【闽侯风光】寻访李纲墓

标签:
网然映像原创摄影人文风光闽侯风光荆溪镇李纲墓文化 |
分类: 网然映像 |
▼墓道旁边是一大片的田地和水塘,在这条小泥路尽头的右拐就是李纲墓前的墓道起点了……
▼墓道起始点立于右边的旗杆石……
▼石望柱……
▼墓道边的青青绿草……
▼墓道中间铺设条石,左右两边铺以鹅卵石,后面依次立着的是石虎、石羊、石马、石翁仲文武……
▼文翁仲……
▼武翁仲……
▼坊柱上由林则徐题写的“进退一身关社稷,英灵千古镇湖山”的楹联……
▼石门坊的横幅“古社稷臣”……
▼位于墓左侧杂草丛中的省级文物保护碑……
▼立于墓右侧的记述李纲生平的碑刻……
▼台阶夹缝的野草……
▼十三级台阶后进入眼帘的就是李纲墓的墓坪……
▼李纲墓,青砖垒砌,高3米多,径约2米,形圆如甑,中实土,笠形顶,墓后有弧形挡土砖墙,两翼支张,前筑贡桌,典型的宋代大臣坟墓构筑风格……
▼青石底座……
▼嘉庆年间福建巡抚张师诚重修李纲墓的石刻 ……
▼ 凹槽形的青石墓碑“故忠定公后宋开国丞相李公之茔”,应是宋代遗物了……
▼右侧碑廊中的碑刻……
▼李公祠界碑……
延伸资料:
李纲(公元1083-1140),字伯纪,号梁溪,福建邵武人。南宋著名抗金名臣,宋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进士,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任太常少卿,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为尚书右丞、东京留守。金人入侵,以主战被谪。南宋高宗即位,迫于舆论,召为宰相(尚书仆射兼中书侍郎、御营使),进封开国公。因多次直言进谏,意欲收复失土,受朝中主和派黄潜善等弹劾,宋高宗也指责他“招兵马之非”,在职仅七十五日罢官,后几起几落,于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正月,从江西洪州任上辞回福州,初居南台仓前山天宁寺的松风堂,后移城内东山,曾在鼓山、东山、汤院一带留下吟咏题刻。绍兴九年(公元1139年)正月,宋金和约签订,宋向金称臣纳贡,李纲忧愤成疾。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正月十五病逝于仓前山椤严精舍寓所,终年58岁,高宗诏赠少师,柩葬怀安县桐口大嘉山南麓(今闽侯荆溪镇光明村),绍兴二十八年(公元1158年),再赠太师。淳熙十六年(公元1189年),特赠陇西郡开国公,谥“忠定”。南宋未年民族英雄文天祥撰写了《忠定公赞》:“其道则隆,其运则剥。噫,胡出处之不常,为苍天频卜。”意思是用李纲的治国之道,则国运昌盛,否则就国运颓废。宋高宗称赞李纲“料敌于千里之外,制胜于三策之间。”宋理学大师朱熹对李纲予以极高的评价:“纲知有君父而不知有身,知天下之安危而不知身之有痼疾,虽以谗间窜斥濒九死,而爱国忧君之志终不可夺者,可谓一世伟人矣!”清代名臣林则徐,在福州李公祠提联,称赞其为:“进退一身关社稷,英灵千古镇湖山。”林则徐的岳父郑大漠也作诗曰:“吾爱李丞相,经术文章匠。时事不可忘,书生作良将。旧筑读书堂,双江古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