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抬其成本,增其风险,遏其利润——“三招”蒸发炒房客!

(2006-05-09 23:04:34)
               抬其成本,增其风险,遏其利润
                 ——“三招”蒸发炒房客!
 
    一兵关注楼市高价问题有一段时日了,也零零散散发了一些评判文章,总体感觉,市场对房价怨声载道久矣!但责任在谁?楼市主要相关主体都没有负主要责任的绝对理由,此轮楼市房价风暴是国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综合力的体现。
 
    先说政府,为楼市健康稳定发展,是费了心血的,但在国际经济环境和国内宏观调控的双重压力下,面对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不敢轻易决断。从目前的情况看,市场走势已经检验出政府对楼市把控能力不够。刚刚经历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转轨的政府,在智力和能力方面都需要进一步提高。
 
    再说开发商,基于房地产市场的高风险特征,开发商费尽心血追求利润最大化,这点我们不能责备,换做谁都一样。不过,不管是与政府、银行的博弈,还是与消费者及下游行业的角逐,他们都占了上风。“擦边球”在所难免,所幸,除了政府无法查究的“囤积住宅,哄抬房价”罪责,并无大面积的明显违规。夹着尾巴,趾高气扬做人。
 
    看看代理商,经过90年代至新世纪初期的春秋战国,群雄争霸,中介代理行业开始进入弱肉强食时代,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这是成熟市场的特征,有雄厚实力和积累、核心竞争力强大的代理企业开始占据市场绝对份额,小中介夹缝里求生存,日子难熬。在这轮房价高涨过程中,很难说代理公司扮演的究竟是什么样的角色。家家都有难念的经,中介代理作为房屋定价和营销手段的策动者,背负骂名应该躲不过。
 
    消费者,买同样的东西花了更多的钱,消费者其实很无辜,很受伤。但因为有炒房投机客的存在,房地产市场的消费者作为楼市最重要的直接主体之一,也不是白壁无暇,同样对房价快速上涨起到了客观推动作用。有些买房者是因为房价上涨超过预期出手转让,尝到甜头,而成为炒房客的。对此,我们不能苛求完美。
 
    因为消费者群体的复杂性,我们没有理由责怪其消极作用,只能将同情的眼光投向无力购房的、更广大的人群。因此,对炒房投机客,我们可以毫不留情地予以谴责,政府也可以果断出手进行打压。
 
    炒房客之所以成为炒房客,说到底是受高利润的驱使,是因为有高回报可追求。抑制炒房客肆虐楼市,其实很简单,想办法控制出让利润,使其感到投资风险即可。所以,抬高交易成本,增加炒房风险,遏制出让差价,即使不能蒸发炒房客,也可在很大程度上加以抑制。
 
    抬高交易成本,最有效的一条就是,提高首付。
 
    “八成30年按揭”本来是很合适中国国情的城市居民买楼准入门槛。为刺激消费者正当需求,“一刀切”提高银行房贷比例,肯定是不合适的,伤害的不仅仅是炒房投机客。这就要求有关部门推行买房“实名制”,对国家公民买房实行联网登记(包括已经享受了福利分房待遇的公务员等),对购买第二套及以上住宅的,根据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的不同,分别确立阶梯状首付比例。买的房越多,买的房越大,首付越高。这样可以把炒房人的资金利用效率压制在最低水平。
 
    增加炒房风险,最严厉的手段,就是明令转让时间,规定签署买卖合同后两年内不得转让,增加其资金积压的风险,降低资金运转效率;
 
    遏制出让差价,就是有效动用税制系统,按转让套数、转让年限苛以不同的税制,转让套数越多、时间越短,税制越严厉,转让套数越少、时间越长,税制越宽松。
 
    如此“三招”下来,进入房地产市场的主动型投机资金必然大幅度减少,如果再辅以其它有效的调控手段,稳定楼价上涨,被动型投机资金几乎可以降至为零。市场上留下的基本上都是正常需求资金和长期投资资金,这样的楼市才能确保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