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财经 |
分类: 宏观观察 |
股指和政策边界之间的错位
但市场毕竟是一个活体,不是政府手中挥来舞去的一个道具,所以市场始终离不开政府的影子,却又不会完全按照政府指定的路线安心走路,这就形成了市场自身的运行轨迹和政策设定的边界之间的错位。
股市实际上的运行路线也确实如此,也往往表现在市场运行相对于政策导向的滞后,“530”之前,实际上进入五月份,各种政策风险提示就开始密集,但股市却继续顽强向上,直到“530”印花税出台才突然掉头,而最晚到六月底,政策底已经开始出现,但直到7月中旬市场才开始真正的向上突破。但9月份突破5000点之后政策的风险提示又起,并且开始通过限制新基金、加快大盘股发行等措施调节供求,但市场仍然顽强的向上冲高到6000多点才开始掉头。而下跌之中,到4200区域,政策指挥棒已经通过放行新基金显示出转向,但市场仍然在惯性中向下俯冲。
也许无法准确判断推动这种运行趋势的内在机理是什么,是市场的集体无意识?还是跟某些具有主导能力的资金的运作模式有关?如对于大资金来说,即使要做空,也会先在拉高中减仓。而在做多之先,也需要先通过压制上涨完成建仓。总之,形成的实际运行结果,就是在政策指向和运行轨迹之间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错位。
“新型加转轨”的定性是否正确且不论,走向成熟的路径应该如何规划是另一回事,“政策市”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