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IT/科技 |
分类: 我眼中的联想 |
联想称收购IBM PC成功还为时太早
8月2号下午,联想发布了第一季财报,在截至6月的第一财季,联想利润达6694万美元,是去年同期521万美元的12.8倍,而此前路透财经调查的分析师平均预期为3200万美元;同时销售额达39.26亿美元,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2.9%。
这是联想集团并购IBM PCD业务之后的第三个年头,在收购之初和收购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鉴于双方的业务规模、联想的海外运营经验的缺乏、文化融合、竞争对手的咄咄逼人等因素,业内对这次并购普遍并不看好。和联想并购IBM PCD业务性质类似的TCL和明基并购案都已经以失败告终,业内的担心并非无稽之谈。
收购之后,新联想也确实经历了邮件门、换帅、美国业务滑坡等颇多波折。经营业绩也是跌宕起伏。过去的几个季度里,从财务数字看,联想的经营形势确实在逐步见好。联想集团董事会主席杨元庆在财报电话会议中表示,并购IBM PC业务已经有两年多时间。过去两个季度的业绩证明,联想已经顺利完成并购的整合阶段,“可以把这次并购堪称一次成功的并购。”
应该说,和TCL及明基在并购之后所采取的急功近利并导致失利的方式相比,联想所采取的积极稳妥的推进策略、稳定国内市场的策略,都是避免并购过程出现大的风险的有效方式,相应提高了并购的成功系数,给中国企业通过并购走向全球市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但现在以两个季度的财报赢利就宣布并购的成功,似乎还为时过早。
事实上,在并购IBM PC业务之后的第一季度,联想就以一个令业界大跌眼睛的亮丽财报宣布了对IBM的扭亏为盈,这个速度快的让外界甚至感觉到匪夷所思。随之而来的换帅、裁员、亏损也确实证实了外界的怀疑和担心。
即使从财务数据上,如果考虑到同比的上一个季报中包含了近3000万美元的重组费用,那么12.8倍的赢利增长看起来也不再是那么强劲。
另外,做为一个战略行动,自然不能单纯从盈亏角度来看,还要和它放弃的利益相比较,以及为了这个行动所付出的代价和成本。
在并购IBM PC业务之前,联想高举“高科技的、服务的、国际化的”大旗,在高端服务器、IT服务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投入和积累,并购IBM PC业务,尽管强化了国际化方面的布局,但实际上却是以放弃高科技和IT服务等方面的战略利益为代价。如果考虑到IT服务等领域的潜在巨大市场利益,则需要更好的国际化收益才能够平衡,而可以言及成功。
联想为这个并购活动所支付的17.5亿美元的价格,TCL即使把这两年的亏损计入并购成本也远远不及,如果没有长期稳定的赢利补偿,则核定并购的成功与否也要打上折扣。
就竞争形势而言,也不容联想轻言成功。在并购之初,联想把戴尔做为第一竞争对手,事实上并购之后的PC行业的发展变化,开始向原IBM PC的业务模式相背离的方向发展,如IMB PC主要针对行业高端客户,而电脑的增长则在向消费领域延伸;IBM PC主要是针对关系型业务,而市场却需要加强交易型业务,这种变化会让IBM PC业务折价,也会增加联想在海外的转型难度。现在,业内主要的竞争对手惠普、戴尔、宏基都处于企业经营状况的上升期,而联想则总体上仍然在并购整合的融合期内。联想所面临的竞争状况或将面临着进一步的恶化之中。从这个角度,现在就称并购成功也还为时尚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