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就“戴尔高官跳槽联想”事件接受《新周刊》记者采访

(2007-03-28 16:24:52)
分类: 管理见解
就“戴尔高官跳槽联想”事件接受《新周刊》记者采访
 
    1、你同意“联想挖空戴尔”这一说法吗?
 
    不同意。我觉得联想从戴尔挖人更多的是从自己业务发展用人角度的需要,而不是为了通过挖空来达到弄垮戴尔的目的,但人才流失客观上确实对戴尔的经营具有影响。
 
    2、联想为何热衷从戴尔挖高管,而且密度如此频繁,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竟达6人?这是联想为击败戴尔所做的一种人才战略选择吗?
 
    联想收购IBM PCD业务之后,从规模上已经是行业第三,从业务分布上遍布全球,联想自身原来的经营层根本没有全球经营的经验,而IBM自身原有的高管的管理风格适应又不适应PC行业效率型的竞争模式,而且戴尔的经营模式(特别在直销上的经验)又是联想希望着力拥有的,所以联想要抓到合适的高层经营人才,并没有很宽的选择面,挖戴尔的高管过来可以说是不多的选择之一。如上面所说,联想更多的是从自己经营需要的角度从戴尔挖人,而不是直接希望通过这一手段达到削弱戴尔。联想从目前的经营阶段来说,首先是自己如何在收购之后站稳脚跟、生存下去的问题,而不是基于击败戴尔和戴尔正面竞争。
 
 
     3、联想挖角这一事件是否会对戴尔产生重大影响?而在今年1月,凯文·罗林斯辞职,迈克尔 ·戴尔重新出山,这是不是代表戴尔正在沦陷,而联想更吸引人才?
 
     戴尔这一段的经营困境以及罗林斯的辞职,更大的原因在于PC行业发生的结构性变化,如AMD的挑战,行业用户市场低迷和消费市场兴旺,新兴市场迅速发展而美国等成熟市场发展停滞,这种变化都正好和戴尔原有的优势不匹配。如戴尔从英特尔获得了最大的支持,所以采用AMD比较迟缓,戴尔的直销更适合行业客户而不适合个人用户(所谓关系型模式和交易型模式),戴尔在美国占据最大的市场份额而美国市场却陷入负增长。所以联想能够从戴尔挖角,固然是联想给挖过来的人才提供了更大的平台(如普遍上调一级),但因果关系上应该是,戴尔增长上的放缓使得这些人在戴尔原有的绩效目标下感觉已经没有更好的空间。这方面,罗林斯做为CEO,在行业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的情况下,没有及时把握这种变化进行应对,确实难辞其咎。在中国市场之外,戴尔和联想的经营情况都不乐观,但联想相对更缺人才一些,而戴尔在业务增长放缓之后,人才会相对溢出。结果就是导致人才在两个公司之间的流动。
 
 
     4、从联想,戴尔,IBM三者角度分析,应如何理解这种高层流动?
 
     联想和戴尔之间的关系上面已经分析,那么,剩下一种情况,就是IBM原有的人才为什么不能继续经营下去?我想原因在于两方面:一是IBM固有的经营风格、企业文化是不适应目前PC行业这种薄利行业的,IBM擅长的是做高附加值的业务,这也使得IBM的人习惯于大手大脚,决策缓慢。另一方面,从联想在海外的业务变革来说,已经逐渐放弃了IBM原来固守的高端市场,开始向大众和低端市场、新兴市场、零售市场渗透,这些变化是IBM原来的经营层所不擅长的。所以综合三者的角度,就是联想不具备管理全球市场的人才,IBM的人才不适应市场变化的需要,而戴尔因为业务放缓产生人才溢出,综合起来带来了这种高层流动。
 
       5、在跨国公司中,是否存在类似高层频繁流动,甚至因此弄垮竞争对手的极端案例?
 
      通过策动竞争对手的核心人才倒戈来达到弄垮竞争对手的目的,从理论上来说具有可行性。但我想应该更多的发生在中小企业身上,因为中小企业对个别人才的依赖性要更强一些。而大型跨国公司一是对某一个或几个人的依赖不是那么重,另外发展到跨国公司的规模,往往也有比较完善的人才梯次,希望通过挖走几个人就把对手搞垮,可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