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秦合舫
秦合舫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5,636
  • 关注人气:9,16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调控房价的根本在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2006-10-14 18:50:38)

调控房价的根本在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国庆放假回家,遇到了两次堵车,不过原因正好相反。

     一次堵车是到北京西站赶火车的路上,下午546分的火车,因为知道这个点是北京容易堵车的时候,所以提前近两个小时4点钟就开始出发,没想到打车刚进入四环,就看到了前面长长的车龙在缓慢的往前移动,我还庆幸幸亏提前出发,不住的看表,感觉时间还充裕。看到学院路上的车根本就走不动,就让司机从蓟门桥转到三环。没想到三环上也已经成了大停车场。5点半的时候才在艰难的挪动中,到了苏州桥。这时候我已经对赶上火车不报任何希望了。果不其然,西三环一样是缓慢移动的车龙,到西站的时候已经6点半。不得已只好改签了下一个车次。改签的都没有座号,一起改签的一个小伙子买的是到长沙的软卧,改签的票也只能当站票处理。幸运的是,上车之后,严重超载,放下行李随便找了一个座位先休息一下,竟然一直没有人过来,看来买了这个座位号的哥们也是没有赶上车。

      另一次堵车是在回乡下的路上,受益于“村村通”的政策,原来的土路也变成了公路,尽管比较窄,还是比坑坑洼洼的土路强多了。没有想到的是,由于现在正是秋收,农民刚刚收了玉米,都把玉米摊到了公路上晾晒。只留下很窄而且崎岖不平的路边可以勉强通过。为了避免过车的时候把玉米压跑,还有大大小小的石块磊起了一个隔断。以我不高的车技,我都判断不出留出来的地方能否过去。还不得不佩服老乡们的水平,留出来的地方尽管窄,一路上小心翼翼的开,竟然还都能通过。只是不到10公里的路途,开了足足一个多小时。

     政府为农村开通了公路,农民竟然也不用来方便交通,而只是用来晒粮,说明农村的汽车还很少,马路与其闲着,还不如用做其他用途。而北京之所以堵车,不是因为别的,只是因为车太多。

     乡下因为车少而堵车,中心城市因为车多而堵车,这就是中国的现状。

     写了这么多,还没有写到房价上。实际上在乡下看到的现象,大马路用来晒粮这种还是农耕社会的事情不是孤立现象,大量的现象反应出中国中心城市加速向现代化社会过渡的同时,广大的农村却日益凋敝,陷入了停止不前。

     这种反差的结果,导致大量人口向中心城市集中,我原来就读的乡下中学,现在都要到了生源难以为继的地步,有点门路的都想法让孩子到县城或者其他好点的地方学校去读书。县城有点门路则到城市去读书,小城市的则想法往北京这些教育资源更好的地方集中。我个人就知道一些纯粹是为了让孩子在北京读书而在北京买房的外地人。

     这种反差还带来资源投向的马太效应,越是发展好的地区,就能够争取到更多的资源进一步发展,北京刚刚公布了十一五时期的交通发展规划,投入是4000多亿。我家乡的县城,我80年代上高中的时候还有一些说的过去的企业,现在听说已经没有一家真正的生产性企业了。我一个叔叔算是在农村中比较有经营意识的,原来也在外面开过铁矿,现在想在家乡开一个砖厂,听他做的分析,尽管只是口头交谈,但上到国家政策,下到竞争企业,成本核算、投资回报都头头是道,但是需要贷款,上半年信用社告诉他指标都用完了,估计下半年有可能。问我下半年国家信贷是否会宽松一点,我说报道的宏观数据是上半年信贷几乎已经占了全年的指标,下半年国家还要紧缩信贷呢,怎么会放松?

      姐夫在家乡一个乡当乡长,问我能不能从外面引进投资项目过来,别说我现在还没这个本事,就是有这个能力,也真不知道怎么给投资者一个在那里投资的理由。

      切身的感受使我仍然坚持这样的判断,中心城市房价持续上涨的背后,是资源配置的集中,财富的集中,以及人口流动的集中,房地产商的猫腻、投机资本的推波助澜,都是派生现象,最根本的原因是倾国家财力对部分地区的扶持,使得国土虽大,适合发展和居住的可选择的地方却日益集中,现在北京毕业的大学生宁可没有固定工作,也要在北京漂着寻找机会,而不愿意回到家乡,即使已经在小城市工作的大学生也在通过考研或其他渠道重新返回北京,伴随这种人口的集聚,有限的北京弹丸之地,房价不上涨都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