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看病难”背后的“四个不”

(2006-09-17 23:38:01)

“看病难”背后的“四个不”

 

      每一种市场都有它独特的特点,有完全竞争的市场,有完全由政府垄断的市场,更多的是介于完全竞争和政府适度管制之间的市场,政府的作用的就是针对不同市场的特点,适宜的制定市场运行的规则,引到资源达到最优配置。看得见的手过长或过短,都会带来市场资源配置的扭曲。诸如住房难、看病难、上学难等引起社会强烈反弹的行业,本质上说都跟政府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不能完全匹配市场特点有很大的关系。

 

      具体到医药市场,我认为有四个基本特点,因为存在这四个特点,完全依靠市场机制就无法达到资源的最佳配置,就会带来社会问题,就需要政府适度的介于进行平衡。这四个特点我概括为“四个不”:信息不对称、前景不确定、价值不对等、配置不平衡。

 

一、信息不对称

 

这是指供需双方之间的关系而来,医患关系之间对于病情的判断和了解处于信息严重的不对称状态。它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医学本身就是一个专业性非常高的学科,普通人很难通过学习和了解而达到充分了解;二是生老病死对任何人都是非经常的事件,除非是一些日常的头疼感冒、或者一些长期的病号,生病对一般人来说都是相对偶然和孤立的事件,无法通过经验进行积累。所以一旦有比较特殊的病症发生的时候,都需要通过被动单向接收医生以及医疗机构提供的信息。

 

二、前景不确定

 

这是就病情的发展状况而言,比如同样是头疼,可能仅仅是简单的感冒,也可能是非常严重的肿瘤之类,可能过几天就可以痊愈,也可能迅速危及生命。一般人无法通过表面的症状来判断严重程度,以及应该合理投入的费用。当然从医生角度,也存在这样的情况。不排除一些医生故意增加检查项目增加患者的负担而让自己额外获利,但是在医患关系紧张的时候,由于前景不确定,医生也可能会屈从于保险原则,毕竟多检查患者无法说什么,但是如果判断失误导致病人非常严重的后果甚至死亡却是很麻烦的事情。

 

三、价值不对等

 

这是相对于不同的患者之间。由于不同人收入、职业上的不同,同样是一种病,带给不同消费者就是不同的影响。比如同样是日常的感冒,影响一个大公司总裁的可能是公司的正常运营,影响一个普通职员则是几天的工资收入。人们常说“生命无价”,但是任何一个生命都无法投入无限资源去拯救,现实中还要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去投入。个人花多少钱看病是自己的问题,但是由于医疗资源本身也是有限的,实际上价值不对等还是一个社会问题。比如是否只要个人经济实力能够承受,就可以无限制的投入公共医疗资源?极端一点说,如果病人有钱,是否就可能调动全国最好的医生全部去集体会诊?可能同时还有另外一些从经济上无法竞争但是也同样急需治疗的病人。

 

四、配置不平衡

 

一方面是大城市大医院不惜成本建高档病房、购高档设备、改善设施(从经济角度它也有条件这样做),另一方面,在市场力量的调节之下,广大农村的医疗设施却日渐凋敝,医护人员逐渐被抽空。这实际是如何看待医疗市场的问题,如果看做是公共资源,就不能完全任由市场力量来调节,就像通讯资源一样,如果完全以经济指标考核,在广大农村覆盖通讯资源根本就不合算。以市场角度看到的资源流动和平衡配置,从公共服务的角度,恰恰是极度不平衡的配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