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追星星的人

(2022-12-14 17:34:01)
标签:

文化

教育

追星星的人

                 陈清华 (瑶族)         

我和李健,是同学,与另外五十多位同学一样,在很多场合,不同时候,我们都会自豪地向人宣称,我是“毛三”的,简单的几个字,既是代号,又像接头暗号,懂的人自然心领神会,啧啧钦佩,毛三啊,2004年毛泽东文学院湖南省第三期中青年作家班的学员啊,好牛!听着这些真挚的赞扬,我总是又惭愧又骄傲,惭愧的是,十八年过去,我在文学路上走得并不如意,感觉仍在不远处徘徊;骄傲的却是不少同学昂首阔步,奋力前行,远远甩开了我,李健便是其中之一。我为他们开心,也真心祝福他们越走越远,早日抵达想要去往的远方。

说起李健,心中总会涌起奇怪的感觉,既陌生浅淡,又熟悉深刻,这矛盾复杂的感受缘自他本人和他的作品带给我的冲击。说实话,毛院相处不过短短四十天,毕业后分别亦久,他的形像在我脑中日渐模糊,可每一次读到他的作品,总令人深深震憾,往事便一幕幕闪现在眼前。

毛三是非常温暖热烈的集体,同学之间相处随意亲切,大家课余饭后常聚在一起探讨文学和人生,也相互交流创作经验,有人妙语如 珠,有人诙谐幽默,时常惹来掌声与欢笑。李健却是安静的,总默默地坐在一旁聆听,他惜字如金,可一旦发表见解,便是鞭辟入里,掷地有声,独到干脆,让人佩服。原来他是位思考者。我也不是爱闹腾的人,闲时喜欢观察人,琢磨人,有时偷偷打量李健,竟觉得他有几分鲁迅先生的神韵,常常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事实证明,我的揣测没有错,李健真的时刻都在思索生活与小说的转换与交融,思索脚下的路应该如何往前延伸。

李健来自新化山地,衣着朴实,浓郁的方言晦涩难懂,我们交流并不多,几天后,我有幸读到了他的作品,那是我头一回接触他的内心世界,我惊叹不已,那木讷的外表下掩藏着怎样一颗炙烈的热爱文学的心啊!那是他早期的作品,虽然不够成熟,却依然饱含情感,细节刻画颇具质感,特别是他写的创作经历,里头有一句话,我从第一眼记到现在,再也没有忘记过,他说这辈子就是为文学而生的!这话打动了我,也感动着我,更令我汗颜,我也爱文学,可和他比起来,我对文学的爱多么浅薄,多么渺小,总认为文学是一座常人难以攀登的高峰,一想起便心生畏惧。可他不!他从小家庭条件不是很好,买书是件奢侈的事情,他便想尽办法去借,只要听说谁家有好书,天远地远,他都厚着脸皮登门。书是他的精神粮食,一天都不可或缺,因为他早已懂得,阅读与思考一样,是提升与丰富写作者的途径。

聚也匆匆,散也匆匆。

毛院一别,我与李健再未见过,未见,却似一直相见;离别,仿佛又从未分离。毛三相继建了QQ群,微信群,三湘四水的同学们又相聚了。李健的好消息源源不断地传来。他留在长沙一家杂志当编辑了,他到《芙蓉》了,他加入中国作协了……当然,更多的是他的一部部作品相继在《上海文学》《钟山》《山花》《文学界》《广州文艺》《作品》《四川文学》《青春》《微型小说选刊》《金山》《芳草》《文艺生活》《翠苑》《山东文学》《安徽文学》《绿洲》《延河》《山西文学》《野草》《边疆文学》《西湖》《天津文学》《湖南文学》《西藏文学》《椰城》《当代小说》《芙蓉》《长江文艺》《清明》等刊物上亮相,一位又一位评论家为他撰写评论,他们给予他莫大的肯定与鼓励,我由衷为他高兴,也真诚向他道贺,更是找来那些作品,一篇一篇细细品读,还把它们分享给朋友们,我们惊讶于他构思的精巧,文字的老到,还有对生活一以贯之的敏感细腻的发现,他真的没有辜负对文学的承诺,把爱与忠诚,信与生命都奉献给了文学。虽未与他谋面,但那些字字句句却在我眼前勾勒出一个鲜活的李健,他端坐于一方简朴的桌前,或捧书沉思,或笃笃敲击键盘,如同悟道的老僧,心无他物,在时间、精力、心血的催化下,一个个珠玑之字在他指尖显形,谱成一曲曲带着独特梅山灵性的长歌,让人切切动容。

李健的作品有着独属于他的气韵,近年来愈发沉着从容,也愈加体现出对世界的理解与宽容。《仅他一只鹅》里,窝囊的老嘎最后收留了一只毛绒绒,暖乎乎的流浪小鹅仔,让未来充满了温暖辽阔的期待;《迷彩帽》结尾处“娜娜把迷彩帽随手一扬,迷彩帽像一只乌鸦,飞进了蒙蒙夜空……”娜娜扔走的哪是迷彩帽啊,扔的是烦恼,是纠结,没准,她将迎来更美好的生活;《城里的房子》里四嫂的丈夫刘厚安出车祸,千丝万缕都源于狡诈的李红梅,而她在刘厚安的葬礼上并没有拒绝李红梅以亲人身份为刘厚安夹白色布条送他上路;《歌托》里刘文芳盗卖了老吉的奔驰,老吉知道真相后,非但没有怪罪,反倒决定要去撤案……太多太多,这每一个故事都如此和我们接近,好像就是我们身边发生的,但又如此不同,其间温情汩汩流淌,也许很多东西都是我们缺乏的,却又希冀的,也是他渴望带给我们的,或者已经带给我们的,那就是反思与希望。

前行路上,李健跋山涉水,披荆斩棘,已出版中短篇小说集《有风吹来》、《红肚鸟》、《三瓣嘴》、《天上的鸭子》,散文集《我在你深处游走》,长篇报告文学《嬗变》,还有两部长篇小说等待出版。他是一位作家,更像一位雕刻家,作品的每一丝纹理,每一处褶皱都细心打磨,三遍五遍,十遍二十遍,不满意绝对不放手,他说,读者很聪明,不要心存侥幸,以为能糊弄人家,你连自己这关都过不了,怎么闯得过读者的火眼金睛呢?

  这些年,和李健在网上偶有互动,多聊文学,他寥寥几句,却令我无比震惊,他对文学的痴心,对文学的赤子情怀,是我无法比拟的。时光飞逝,我们都已是头顶染霜的人了,可他的字里行间,总让我想起一句老套的话“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这不是矫情,近来我对这句话有了不同以往的感悟,出走的人,多是有执念的人,执念念兹在兹,抵挡了多少庸常与世故侵扰,人的精神故而年轻,精神年轻,又何惧两鬓斑白呢?

当然,他也有迷惘,有困惑,可他无怨无悔,从未停止奔跑。他的状态又让我想起一句歌词“我要跨上,跨上骏马,去追逐遥远的星星,星星”,他明白星星远在天边,永远无法企及,可那是悬在他前方的灯,光亮灼灼,他总在不知不觉中,兴起直追,虽然无边无际,却绝不放弃。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双向奔赴的爱与付出都是对等的。也许,你有多爱文学,文学就有多爱你。李健对此坚信不疑。也许,文学带给他的,在常人眼中微小不足以与人道,而他却乐在其中,每一步都是成长。也许,为文学而生的人,文学赐予他的生命终将悠长而明亮。我们没有理由不期待李健在文学之路上跃马驰骋,头顶的星星触手可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是龙不做虫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