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言行之间

(2008-04-21 10:19:37)
标签:

杂谈

分类: 杂感--杂而无文

言行之间

 

对于人的言与行,我们的老祖宗很早就有严格的要求。《礼记》明确提出“言顾行,行顾言”,即言行要一致。然而,说归说, 做归做,言行不一者古时候不乏其人。孔老夫子说:“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这恐怕正是他老人家受骗后得出的教训。难怪荀子要把“口言善,身行恶”的人斥为“国妖”了。

可叹的是,使孔夫子上当的一类人不仅没有绝迹,而且子孙繁衍,代有传人。今天,我们仍有幸看到这些言行相悖者的嘴脸。讲起“政策”头头是道,实际上挖空心思搞“对策”;自称“公仆”,却任意挥霍“主人”的血汗钱,装修私宅,大吃大喝;口口声声“守纪经营” ,一碗面却要价10 元;满口仁义道德,见到漂亮女人又色迷迷盯着人家,下巴自然下垂,现出一副饿狼相。诸如此类,不一而足。在这里,人的言与行脱了节,做的与说的不一致,华丽外表掩盖着的是见不得人的东西。

明代刘基在《卖柑者言》中曾称一种柑子为“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言行不一者与这柑子何其相似。为了推销自己,谋取私利,他们给自身裹上漂亮的外衣,用动听的语言迷惑世人,而实际上“口咏其言,行违其道”。鲁迅先生早就看到了这类人的欺骗性和危险性,因而提醒人们:“自称正人君子的必须防,得其反则是盗贼。”此话在今天仍有意义。我们识人,一定要听其言观其行,万不可被美言所惑,把浓施粉黛的大麻子当成了大美人儿。

当然,饥荒年代把唯一的馒头递给儿子却说“我已经吃过了”,凛冽寒风中脱下棉衣给流浪少年穿上却说“我不冷”,帮孤寡老人做了一整天家务却说“不累”,这些也该划在“言行不一”之列。但这是令人肃然起敬的“言行不一”,那些专让好人上当的“柑子”岂能与之相提并论? 

                                   1991.5.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利的诱惑
后一篇:也算意识流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