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两件事于我心有戚戚

(2007-11-18 13:09:32)
标签:

人文/历史

同济大学

章仁彪

钉子户

物权法

分类: 杂感--杂而无文
两件事于我心有戚戚

 

 

 

    昨天听了同济大学教授章仁彪关于城市化的讲座,讲座中提到的两件事于我心有戚戚焉。

    一是美国某地修高速公路碰到一个“钉子户”,给多少钱都不肯搬家,就是要住在这里,实在没有办法,只好让高速公路转了一个弯。这种事,恐怕只有在美国这类国家才能发生。“风可进,雨可进,国王不能进”,我的私人住宅受法律保护,不经我同意,国王都不能进来,更别说拆掉。在我们这里,你硬挺着不搬,就是“刁民”,就要用推土机解决问题了。直到有人自焚有人拉横幅有人抱气罐要与拆迁人员同归于尽,才在争议声中出台了一部《物权法》,规定私人财产受保护。这正应了鲁迅先生说的话,要在房里开一扇窗,主人不同意,最后提出要开一道门,才同意开一扇窗。而人家那里,没有这个博弈过程,因为门窗本来都是开着的。

    另一件事,是章教授在德国了解到,德国早在1930年就有了高速公路,其路面平坦,即使损坏了,经过修补仍是平的,不像我们这里修补后还要高出一些,车驶过让人心里“咯噔”一下。什么原因呢?我想要么是材料问题,要么是技术问题。按说应该好解决,自己不会,可以去向人家学习呀。我们每年不是有大批人员用纳税人的钱出国“考察”吗,怎么这点经验都没学回来?这又使我想起鲁迅先生说的,中国人牙痛了两千年,敷敷衍衍的不想一个好办法,别人想出来了却又不肯好好地学。

    这两件事,当然不能说明我们事事不如人,但确实显示了我们不如人的地方。一是观念上,如何看待人,如何处理个人和集体与国家的关系,我们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二是态度上,我们还存在敷衍塞责、得过且过的陋习,缺少对精细、对标准的追求。而观念和态度不来一个实质性的改变,我们的和谐社会建设和现代化建设都会存在不少的缺陷。

    思路决定出路,这句话对于国家对于民族,同样适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