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追求江陵文学的大气象

(2007-10-31 22:23:09)
标签:

文学/原创

江陵县

江陵文学

屈原

李白

分类: 文学--安顿心灵
追求江陵文学的大气象

 

                                                      

    江陵是一个富有深厚文学传统的地方,历史上它是与屈原、李白这些大诗人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当代江陵文学应该志存高远,追求大气象,大格局,大景观。

    所谓大气象、大格局、大景观,就是要出名著,出名家,出影响力。

    出名著,出名家,当然有各种各样的办法,但我以为有一条路相对来说是比较近的,就是打地方牌。越是地方的,就越是中国的,世界的。地方牌打好了,就可以出名家,正如沈从文之于湘西,贾平凹之于商洛,老舍、王朔之于北京,赵本山之于铁岭。

    江陵,南依长江,北接江汉平原腹地,是一块风水宝地。她历史悠久,风景秀美,物产丰富,民风纯朴。两千多年间,这里的人民在这块热土上辛勤劳作,生息繁衍,养就了勤劳、朴实、善良、乐观的品格。因应外部世界政治风云的变幻、社会制度的更替、经济格局的嬗变、文化潮流的涌动,这里又演绎了多少感天动地的人间喜剧和悲情故事,产生了多少喜剧角色和悲剧人物。特别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这里往往会出现一两个或两三个传奇式的人物,不分穷达,无论党派,都能为故乡的发展,甚至为民族的振兴做出贡献。尤其令人难忘的,是这里的老百姓,不管是小市民还是农民,其品性都可以说是中国国民性的标本,是文学中的“这一个”。他们中间,既有善良本份的,也有圆滑奸狡的;既有严肃古板的,也有幽默达观的;既有信守节义的,也有势利俗气的。他们中间,既有闰土,又有豆腐西施;既有祥林嫂,又有鲁四老爷;既有阿Q,又有假洋鬼子。我从小在郝穴长大,又下过乡,对江陵和江陵的人太熟悉了。我甚至认为,郝穴就是鲁镇,江陵的农村就是未庄。这里的故事是写不完的,这里的创作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而且,在文字表达上,这里还有丰富的方言可资遣用。江陵的地方话,土气中有鲜活,鲜活中有韵味,韵味中有幽默,从中可以提炼出极富特色而且可以畅行全国的文学语言。这样一个地方,人文积淀丰厚,题材资源宽泛,是文学创作的沃土,实在应该出名著,应该出大家,应该出影响力。

    实现这个目标,当然不可能一蹴而就,这里需要坚韧的努力,需要持续的坚守,需要孤独的寂寞。名著不是计划出来的,名家不是培养出来的,他们要的是土壤,是气候,是适合他们生长发育的氛围和环境。现在,《江陵文学》一期又一期地出版了,这就是在营造适宜名著名家生长的土壤和气候。各位作家和诗人有了这个阵地,创作会更勤奋,作品也会更成熟。当然,现在的成绩离我们的大目标还比较远,可能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但是,我们既然已经出发,总会越来越靠近目标。也许,三五年内,江陵的文学作品就能登堂入室,进入国家级的文学殿堂;可能,这一代文学创作的活跃份子中,会出现一个江陵的贾平凹;或许,下一代的江陵少年写手,会冒出一个韩寒,或一个张悉妮。甚至,在江陵大地上逐步出现一个有浓郁地方色彩又各具特色的作家群,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有这么丰沃的文学创作资源,有这么一批优秀的文学创作力行者,又有《江陵文学》和社会各界的助力,江陵文学的大气象必定会在未来的某一天呈现于中国,辉映于世界。

    我们耐心地期待着这一天!

                                  (此文系应约为《江陵文学》写的卷首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