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诉一财侵权案继8月30日出现赔偿金额从3000元降为1元、解除对两名记者的财产冻结、追诉《第一财经日报》为被告的大转折后,昨天再一次急转直下,双方经磋商后发表联合声明,互致歉意和敬意,富士康表示从声明之日起撤销对《第一财经日报》的诉讼。
一起剑拔弩张、似乎非要闹个你死我活的诉讼案,在短短几天内雪消冰释,出人意料地迅速达成和解,真是大跌国人的眼镜。
说实话,达成和解的结果我早有所料,当时在新浪网对诉讼结果的调查中我就是做此选择。我估计双方会经过几个回合的搏弈,闹到大家都疲惫不堪、难分胜败时就会寻求和解。讵料双方尚未交手,仅仅在战场的两头互相威胁了一番,叫骂了一阵,就握手言欢、称兄道弟了。这一结果的戏剧性绝不亚于阿Q时代的“咸与维新”。
不是我看戏不怕台高,实在是这场诉讼案涉及的太多事实还没有大白于天下。比如,从一财的角度看,富士康的“血汗工厂”究竟怎样压榨工人,工人们究竟是不是每天工作15小时每月工资300元?从富士康的角度看,王佑的文章究竟怎样侵犯了企业的权益,其中究竟有没有失实的地方,是否如其发言人此前所说造成了3000万元的损失?
这一切,都有待诉讼案进入调查审理程序后弄个水落石出,让事实来说明谁是谁非,谁在违法,谁该承担法律责任。然而,这一诉讼案刚刚开幕居然就谢幕了。
考察如此快速达成和解的原因,我们也能够体谅双方的难处。富士康,别看它富可敌国,气势汹汹,不可一世,其实它心虚着呢。且不说它是不是“血汗工厂”,就说它十多万人的企业,能保证没有一点违反劳动法的地方?深圳市总工会迟不来早不来,刚好在他们状告一财的时候来要求他们建立工会组织,这是什么信号?何况,新闻界一边倒,众口一词谴责其霸道行为,真和他们闹翻了,今后那些“无冕之王”真要天天嚷嚷着来监督企业,那企业还要不要活了?《第一财经日报》,恐怕前几天头头脑脑和王佑们也不安神。别看秦朔总编嘴上挺硬,真要出庭时他拿什么做证据?王佑根本没有进工厂,没到现场,仅凭外围搜集的一些材料就捅人家篓子,还得出“血汗工厂”的结论,真够大胆的。新闻要用事实说话,记者不做结论,你王佑知道不?我作为新闻界的一员,当然要支持同行维权,但说实话,这场官司真要打起来,我还着实有点为一财捏一把汗。
说到底,这场没有打起来的官司,从一开始双方都有点心虚。富士康仗着有俩钱,先放个惊天炸雷吓唬一下对方,试探一下对方的反映。结果还着实把一财以及整个新闻界吓了一大跳。在新浪网的调查中选择今后不敢搞舆论监督的记者占有很大的比例,就说明这一吓还真的非同小可。后来新闻界的同声声讨也让富士康感到事态严重,告媒体可不是闹着玩的,搞不好会声名狼藉,于是开始考虑退路。一财呢,本身心里就没底,记者没到现场也实在是说不起话,批评稿要做到滴水不漏又确实很难,没准被揪个空子赔钱不说,名声也受影响,心里巴望能达成和解,把一大碗苦水吞到肚子里拉倒。
想到这里,心里也就释然了。和解迟早要来,只是来得太快,让我们对这起诉讼案的现实意义还来不及做深入的思考和归纳。企业如何应对媒体,人家自会总结经验教训,制定新的对策。至于媒体如何进行企业报道,做到该表扬的表扬,该监督的监督,还要监督得他无话可说,则需要新闻界的同行通过剖析富士康诉一财案,进行冷静的思考和探索,找出既科学又稳妥的办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避免因失实吃官司,同时避免再次被批评对象的惊天炸雷吓一大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