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点评越剧明星 |
今年春节联欢晚会我一直非常期待戏曲版块,第一是因为这个版块的负责人是我的恩师、《过把瘾》的前任制片人、央视资深导演谢桂昌,二是因为这个版块中有我特别喜欢的一些演员。0点钟声敲响了,窗外鞭炮声、礼花声震耳欲聋,但我却不为所扰,认真的看起了《天上人间》,节目编排的很好,演员也非常棒,特别是看到赵志刚、何赛飞的《追鱼》,感觉真的很好,所以就想给赵志刚写点东西。
赵志刚和我的缘分要追溯到20年前了。1987年,当时我还在宁夏读初中,告别越剧小花班已经三年多,越剧已经从我的生活中完全消逝了,只是在奶奶破旧的收录机里还经常听得到越剧的旋律。一天,在电视上我无意间看到了越剧电视连续剧《沙漠王子》,动听的唱腔立即把我吸引住了,从那时起,我发现我自己再也离不开越剧了,同时我记住了一个名字——赵志刚!从那时起,我才知道,上海越剧院除了徐玉兰、王文娟等老艺术家之外,还有年轻一辈的演员,这辈演员中我第一个关注的就是赵志刚。宁夏远在西北,那里越剧的资料少之又少,1990年,我无意间买到了一盒越剧青年演员广播大赛的录音带,里面收录了赵志刚《玉镯记》和《燕山棋缘》的两段唱,唱的非常好听。如痴如醉的听了无数遍之后,我斗胆给赵志刚写了一封信(这是我生平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追星的记录),两个月后,我收到了赵志刚的回信,虽然寥寥几句感谢的话,但我已经是非常感动了,这封信我至今还留着,那记录了一份非常美好的回忆。
我真正见到赵志刚本人是在1994年,大二刚刚结束,我到上海电视台实习,在工作之余,我自己按照地图,费了好大的劲终于找到了上海越剧院,很巧,赵志刚正在里面排《王子复仇记》,我当时是鼓足了12分的勇气走进了排练场的大门,当我在门口犹豫的时候,许杰发现了我,问我找谁,我战战兢兢的说,我是北京广播学院的大学生,我很喜欢越剧,我今天想来看看赵志刚老师,许杰把我带到了赵志刚的面前,当我报出我的名字的时候,赵志刚马上想起了我的那封信,很热情的招呼我坐下,并给了我一张他的名片,然后就被导演叫去排戏了。看了一个多小时的排练后,我心满意足的告别了他们,回家了。离开越剧院的时候,我回头看了一眼那充满历史感的建筑,心想我以后一定要来上海工作,一定要经常来越剧院,幸运的是我的愿望后来实现了,巧的是,当时在那间排练厅里为苏乐慈导演担任副导演的郭宇,八年后成了上海戏剧频道的总监,成了我的顶头上司。人生啊,真是一个巧字!
1996年,我大学毕业后来到上海,开始经常泡剧院,特别是1998年我担任文艺记者后,更是有事没事的往越剧院跑,与赵志刚的交往也开始多了起来,赵志刚1996年到2005年这十年间排出了所有戏我大部分都看了。我目睹了赵志刚的艺术逐步走入成熟期,也见证了他这十年的艰辛。1990年,在“霞飞杯”越剧大奖赛的颁奖现场,看着满台获奖的女演员,主持人叶惠贤曾经开玩笑式的说“这么多获奖演员中,赵志刚还是‘独养儿子’”。越剧舞台几乎是个“女儿国”,从1984年开始,赵志刚在“江浙沪青年越剧演员电视大赛”中一举夺魁后开始走红越坛,1988年,全国越剧青年演员电视大赛中,摘得小生组榜首的赵志刚,成为了唯一一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越剧男小生,20多年来,坎坎坷坷、风风雨雨,但赵志刚一直是上海越剧舞台上的头牌小生,在越剧这个“女儿国”中取得这样的成就,赵志刚绝对是个奇迹。这奇迹背后,赵志刚付出了巨大的艰辛。在发表这篇博客的同时,我把自己两年前为赵志刚做的专访也贴了出来,从中您可以了解到赵志刚的一些艰辛的故事。
1996-2005年这十年间,我最喜欢赵志刚创作的两部戏,一部是交响越剧《红楼梦》,还有一部是《家》,说来也好笑,这两部在问世之前我都是不看好的,但当我看了演出之后,却都被深深折服。我忘不了看完《红楼梦》后的那份激动,激动的我连着三天跪在大剧院的地上,用单机从不同的角度来拍它,还自己熬了好几个通宵来剪辑、上字幕、把它制作成片;我忘不了看完《家》后那份发自内心的感动,我和女友在衡山路的酒吧里聊看戏后的感受,一直聊到凌晨两点,回家后还写了一篇四千字的评论文章……我是个年轻的老越剧迷,和我有着相同观点的越剧迷不在少数,《红楼梦》和《家》在演出之前,被大部分人不看好,但是赵志刚却坚持做了下来,赵志刚曾经这样评价自己“我认准的路,我会坚定不移地去走”我说赵志刚是个“令人钦佩的‘独养儿子’”,我钦佩他的正是这一点。
环顾当今越剧舞台,不少条件不错,曾经被人非常看好的演员,要么在创作上原地踏步,要么艺术水准江河日下。很多演员到了一定的年龄和级别后,多年的鲜花和掌声会逐渐使他们变的保守,当他们想在艺术上有所突破的时候,又往往容易被周围人的意见所左右,迟迟无法前进。赵志刚的可贵在于始终保持着一个清醒的头脑,“我认准的路,我会坚定不移地去走”,这句话说说容易,做到、做好,那可就难了。
1999年上海越剧院排演新版越剧《红楼梦》,在第一轮演出的时候,原本安排赵志刚担纲主演其中一个版本的,但是赵志刚最后却没有参加这轮演出,因为他发现,三个版本用的是同一组导演,在同样的舞台调度、同样的导演构思,他如果主演《红楼梦》,是无论如何也无法超越由钱惠丽和单仰萍、郑国凤和王志萍两对组合主演的有着深厚群众基础的“徐王”流派的《红楼梦》的。赵志刚没有参加这轮演出,他错过了《红楼梦》最好的宣传时机,有朋友和同事甚至还说他“拎不清”,拒演《红楼梦》就是得罪领导(其实领导哪会那么小器)。在新版《红楼梦》火热半年后,在有关领导的支持下,赵志刚请来了大导演陈薪伊为自己重新执导《红楼梦》,他们在吸收和借鉴了多个版本《红楼梦》的基础上,重新打造了一个交响版的《红楼梦》,这部戏首演之后,立即得到了领导和专家的肯定,大家普遍认为“这是真正意义上的‘新版’《红楼梦》”,赵志刚的表演得到了大家的一直叫好,可又有谁知道这版《红楼梦》,赵志刚几乎是在泪水中完成的。
交响版《红楼梦》开始排练的时候,尹桂芳老师已经是重病在床,赵志刚向病榻中的老师求教,老师颤颤抖抖的告诉他,牢记一个“情”字。在彩排和首演的那两天,尹桂芳老师进入了弥留之际,和老师感情很深的赵志刚由于演出在即,无法在病榻前尽孝,他只能把巨大的悲痛倾泻到舞台上。彩排那天,从《金玉良缘》开始,贾宝玉向老祖宗哭诉“我和妹妹都有病……忘求你把我们放在一间屋,也好让同病相怜心靠心…”,赵志刚在唱这段的时候居然把台上的演员、台下同事、导演都唱哭了,这是谁也没有想到的。
在尹桂芳老师的感召下、在陈薪伊导演的精心构思下、在徐坚强、陈钧两位作曲的认真创作中,在赵志刚、方亚芬的努力下,在单仰萍、王志萍、张永梅、郑国凤等演员的全力配合下,交响版的《红楼梦》成功了,但是由于它错过了宣传的最好时机、真正走进剧场观看的人并不多。后来因为演出成本太高和其他种种原因,交响越剧《红楼梦》在上海大剧院的舞台上再也没有演出过。虽说,赵志刚这些年一直在演《红楼梦》,但已经都改成了民乐版,艺术震撼力自然小了很多。幸运的是今年我们有了一个机会,可以把交响越剧《红楼梦》搬上银幕了,这部优秀的作品也终于可以让更多的人来欣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