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金陵十三钗》奥斯卡没戏

(2011-12-23 05:29:29)
标签:

金陵十三钗

张艺谋

奥斯卡

爱国主义

妓女

贝尔

               http://s3/middle/43f59a43tb4b573dc8bd2&690

   偶然机会,看了张艺谋的《金陵十三钗》。

   渐入电影从业者的角色,对这些处在上层的中国导演“不得不关注”。

   是一部好电影,尤其是已经沦为“团体操导演”的张艺谋能拿出这样一部作品,还是令人惊诧的。个人感觉,这是张艺谋导演生涯中罕见的好作品,六亿的投资,惊艳的战争场面。。。。但还是没能超越《活着》。

   据说张艺谋报名十三项奥斯卡奖的参选,但这次他依然没戏。

   我们之所以被震撼,是因为我们是中国人,是在传统的文化流俗下熏染了几乎一生的中国人。电影的声画效果足以震撼我们视觉,而就其精神内核而言,也令人感动,但是,这种感动仍然是浅层面的,即动情而无法上升到更深层次的道德和社会思考,说白了,几个小时的感动而已。

   爱国主义是永恒的命题,也是贯穿这部片子的主线索。只是,对这个主题的诠释,张艺谋换成了老外和妓女的角度,这并不新鲜。可怕的是,用“残花败柳之身”拯救“冰清玉洁的教会女学生”,进而完成自我救赎和精神升华,这种对传统中国式社会认识表面上的突破,非但不彻底而且很反动,实则是对“三教九流式”传统流俗的加固。很多网友纷纷提出,“谁的命不是命”?难道妓女的命就一定低贱于学生?难道妓女经历了战火的洗礼,精神上就“升华”了?难道妓女的生活本原从一开始注定就是“败坏”的“低俗”的?从生命的角度看,难道妓女和女学生一定是不平等的?

    如果你站在一个谬误的传统思想基石上去诠释一个传统故事或做道德评判,那么你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呢?你能传递给你的受众怎样的思维呢?

    当然,这样的分析也许只是误解,但是误解也是一种客观存在。

    估计这会成为奥斯卡黄毛蓝眼睛评委眼前的致命伤。老外对妓女、清洁工、小偷等所谓底层,从未缺少过人文关怀,何况在奥斯卡N多年的长河中,“妓女伟大”“爱国主义、民族大义”,也不是什么新鲜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