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物体的内能》评课稿

(2016-01-28 18:31:51)
分类: 博力论坛

      《物体的内能》评课稿

永嘉县上塘镇城西中学  张帮立  邮编 325100

 

20101014日,在“温州市特级教师骨干教师大讲台网上直播教学听课活动中,温州市名师、瑞安安阳实验中学庄振海老师上了《物体的内能》一课。

庄老师在本课教学中重点突出,目标明确,抓住物体内能改变的方法和通过学生周围的生活实例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引导学生通过现象感知一个物理量变化主线开展课堂教学。让每个学生参与活动、探究知识,通过学生活动,微观与宏观的关系和探究的一般过程方法,掌握物体的物体内能如何改变,并能解释生活事例。我认为庄老师的学生观、课程观和教学风格三方面很值得借鉴:

(一)、学生观方面始终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

庄老师尊重学生的那种多样化的独性,培养具有独特个性的人。承认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差异,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完全自由的发展。重视学生的个性,善于发现个性,研究个性,反对教育的整齐划一与陈旧僵化,承认每一个学生都具有独特性。他根据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的特长,自己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注重引导学生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观察、分析、思考,从而使他们自己明白道理、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

他将最大化地将课堂时间留给学生,根据每个学生自己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和他们的感知、记忆、思维、行动规律、各不相同,充分调动每个学生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大胆放手让学生探讨,如在“探讨感知温度变化”教学过程中,学生探究激烈,不断的补充、修正和评价实验设计、实验结论。学生思维打开后,接连提出“溶解度改变”、“使棉花燃烧”、“气体体积膨胀”、“水沸腾”、“冰融化”、“液柱移动”、“汽化和液化”和“电阻变化”等多角度思路。学生通过自己读书、感知,观察、分析、思考,有助于学生明白道理和掌握规律。庄老师将自己与学生地位同等化,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共享学习过程中探究和收获的快乐。

在学生学习过程并不是单纯的知识接受和技能训练,而是伴随着主动创造、追求、选择、意志、喜怒哀乐等情感综合过程,是学生的全面参与体验过程。在如何“增加可乐内能”问题中,学生提出了“上下摇动”、“加热”、“放热水中”“压缩气体”等思路方法,学生在表述时,庄教师充分尊重学生,即使是成年人觉得幼稚可笑的结论,如“温度改变使使棉花燃烧”、“液体温度升高使液柱移动”等,都给予学生充分的讨论表述时间,不打断学生创意的火花。

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习和学生的发展。庄老师教学中真正做到了注重尊重学生的个性、一切教学活动中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并引导和发展学生的个性。

(二)、课程观方面灵活运用课程

本节课是浙教版九年级九年级《科学》上册第三章第五节的内容,是初中科学功和能章节中的重点知识,它涉及物体内能改变方法和应用两方面的知识,具有知识性,微观性和应用性,相互紧密联系和知识交叉的特点。庄振海老师灵活运用课程,抓住本节教材中“做功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法”这重点和难点,以生为本、以疑为线、以启发为主、以拓展为目标,通过开展学生小组活动、科学实验和大量实例分析,使本节课的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紧扣教材。落实了本节的四维目标:一是认知目标,让学生了解内能的概念,理解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的方法,知道做功和热传递能量转化和转移的实质,知道热量的概念;二是技能目标:学生能过学习内能和改变内能的方法实验,培养学生实验观察和分析能力;能过学习内能和改变内能的方法实验,培养学生实验观察和分析能力;三是情感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能源意识,为节约能源做准备;四是“STS目标”:学以致用来解释、解决生活中问题。

2、活用教材。教学设计理念依据新《科学课程标准》,面向全体学生,立足学生发展,突出科学探究等基本理念。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探究状态下学习”和“如何通过现象感知量的变化”的科学思想贯穿整个课堂教学。整个课堂设计完整、结构紧凑、逻辑严密、前后呼应。整个过程设计较为合理。自主地探讨学科课程与教材,以课程、内容的自主创造为前提,把教材作为教学资源之一加以利用。钻研教学方法,还包括对教材以外的其他材料的开发与学科课程与教材的创造,如在“摩擦生热”、“气体对外做功”实验设计中使用红外线辐射温度计、点式温度计;通过不断的探究,让学生自己去思考问题,应用知识解释事例。不仅教给学生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了学生科学探究的方法和分析问题的方法。紧扣学科内容,构建概念图,指导学生习掌握教材所提供的系统化的知识,使学生形成内在知识体系。

3、不用教材。尝试教材开发、课程与学科自主编制。本课中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教学内容不一定完全事先预设,而是通过对话式教学,以对话为中介,教师和学生相互启发,相互促进,学生的学习经验更加深刻。老师在实验课中,关注和强调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摒弃教师先演示传统教法,如通过“探讨感知温度变化”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对实验的补充、修正和评价实验设计、实验结论。老师做大胆处理教材,如简化“热传递”知识板块,刻意突出“探讨感知温度变化”探究环节,并贯穿全课,来提升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又如红外线辐射温度计、点式温度计使用,“定性” 实验改为“定量”实验,学生体验“精准”科学,开阔了视野,而且避免学生被动的简单模仿。

(三)、教学风格方面体现“营养师”角色

在课后交流过程中,一位老师就“探讨感知温度变化”探究环节安排提出“尖锐”问题,“庄老师你每堂课都那么注重学生科学探究素养吗?”,庄老师的回答是“每堂课像一顿饭,我们没有必要每顿饭都要求各种营养成分俱全”。言外之意,庄老师要求学生“平衡膳食”,不是每盘菜、每餐饭都是“七大营养素”俱全,他追求的是一定周期内的“平衡膳食”。庄老师教学中确实像是“营养师”。

营养师有很多分类,工作涉及进行营养保健、营养咨询和宣传教育;制订合理的膳食,设计适合不同病人的食谱;营养配餐方案,营养食谱的开发等。如将教材比做“食材”,教学内容就是学生的“知识食粮”和“精神食粮”。

营养师首要任务是做好服务,但不同于服务生,不是简单专递饭菜。庄老师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没有霸权和控制,全面服务于学生,但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更多的是学生学习的辅助者、促进者和合作者。

营养师精通营养配餐方案,但不同于厨师,厨师关心最多的是饭菜的色香味,容易忽视营养。庄老师在娴熟课堂环节精彩设计,但教学中不作秀、求教学内在价值,渗透科学素养,培养探究能力,既要提升学生“吸收能力”(技能),又提供更多“食粮”(知识)。

营养师设计适合不同病人的食谱,达到食疗效果,但不同于普通医生,普通医生更注重疗效,不太关心良药苦口,患者没有食欲。庄老师注重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兴趣实验、身边科学如“可口可乐”等生活用品为载体,让学生经历科学世界和生活世界所形成和获得知识和技能。积极主动意味着学生寻求改变被传授、被压迫的教育困境,用一种好奇的心与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进行对话和交流,在对话和交流中感受经验的愉悦和学习的快乐。

教学活动是没有完美的。我认为庄老师教学中有两个环节处理不当。

一是“压缩气体使硝化棉燃烧”实验,虽然有两手准备,可是运气不好都未成功,实验失败后没有变通预案。该实验本可多压缩几次,气体内能积累就可使硝化棉燃烧的,不知庄老师为什么总是只压缩一次,就宣布失败。

二是气体对外做功实验中,就包含两个过程,先压缩气体后气体对外做功,学生也看到点式温度计开始读数先升高后来降低(28℃→28.4℃→27.4℃),庄老师却没有让学生分析温度升高原因。如果借机说明“提出压缩气体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增加”,这还可以弥补前面的遗憾,可惜庄老师又让这时机给错过了。可能是时间匆忙原因,挺可惜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