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吴哥返程:7领悟

(2012-07-08 16:48:21)
标签:

巴肯山

吴哥

四面佛

洞里萨湖

巴扬寺

柬埔寨

旅行

http://s4/middle/43efee13gc42906a6c6a3&690

有没有一小块地方?同一次旅行,会让你进二次,会让你还想着以后一定要再去。不小心遇见了巴扬寺BAYON,我知道宿命这东西不管我们信或不信,它都在那里。

如果说吴哥城见证了辉宏的话,那么巴扬寺则读懂了领悟。

 

12世纪二次拒位的“阇耶拔摩七世”,白发须眉时入主暹粒皇位。在父辈们一统东南亚的繁华盛景下,不恋疆域城郭,不图荣华安享,骑白马、出四门看人间痴苦后,领悟浮华虚无,开始巨石叠建佛塔,构筑心中须弥,也是以后菩提树下悟得真谛的启程。

49座顶着四面佛的塔,196个嘴角上扬的“微笑”,在这里错落有致,落地生相。或站或行或坐或躺,或静或喜或动或容,我游荡其中。我在看佛,却惊然发现,转身、抬头,俯视,甚至是走过石框门时,原来不过是佛一直在看我。岿然不动,却腾挪闪现,我无时无处不在他的注视下,任凭我躲入寺内,侧目间窗外早已尽收他的眼底,原来我终不过是他低眉垂目下的子民

 

朋友犯困直接回旅店休整,以待养精畜锐以五点半的巴肯山日落,而我终迈不过巴扬寺勾人魂魄的微笑。于是和小男人再次爬上佛塔,找了个斜光而进的佛塔下,挂起蓝绿渐变的沙巾,遮起些许午后的光,听上一段大悲咒,翻读一页书。风漾起沙巾,慢慢领悟四面佛上扬的嘴角下泯出的慈、悲、喜、舍。想起《圣经》那句话:太阳升起落下,终究回到最初的位置……

“品”半靠在在石门框里勾起素描,墨黑的笔在茶白的纸上沙沙而过。佛主在看他,他在看“微笑”,谁又是谁的风景早已不重要?途经的旅人不时按下定格快门,拍这样的“微笑”。佛的,还有“品”的。

“嗨,哥们,发什么呆呢?!”。被风吹得有些迷离的余晖渐渐开始洒在“品”小麦色的胳膊上,也洒在四面佛的灰白剥落的嘴角上,一切都那么的好看,足以让我发呆很久……

时光美好,人间静好,发呆里仿佛看到了巴肯山的韫黄日落。这个公元9世纪末的山,仿佛是站在那个世纪末的最好时端,从此见证以后天千年的日落,然后听吴哥一天天在丛林中睡去的鼾息,抚慰着这个国度里从此后的浮燥和杀戮。

 

上山的路盘旋不平,二边109座大小塔或已隐没或已销损。残垣断壁开始落现时,7层山顶上破败却依旧不失庄穆的巴肯寺兀突在最中央。

远眺绿色里灰黑的吴哥窟,已然像散尽了烈性的醇酒,此时如此甘甜适口,不烈不重。又如香槟般冒着一颗颗诱人的晶莹珠子,在杯壁上忽闪忽灭。

洞里萨湖如褪色的灰麻腰带,一直垂在远处丛林的腰下,像年迈的双亲一般苍老鲜有光泽,却分明知晓眼前这大块大块的绿色和如蚁般劳作的人们均是在他她们的滋养下蓬出生机,焕出牵延的年轮。

等待着的日落终没有跳出厚重云层,却迎来了一场密漓的雨。躲在塔内看如蔑筛过的细雨,慢慢浸透、洗磨地上曾经浮雕过的砖石,也滋养着石缝里伸长出的绿叶,仿若看到它们的前生便是在这一场场雨里共荣共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