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打,情非得已
空下来的时候,有时间的时候,我总在不停息地记着自己的记忆和快乐,我要把快乐告诉周围的人,或许周围的人也会快乐起来,于是我把存下来的记忆一一搬上,就像个赶路的人
记得做客户经理时,业绩做上去了朋友们会问怎么做的?那时自己一下总答不上来,就算是答上来了也不非是“自己如何如何努力,领导如何如何给机会”之类粗粗的字句来搪塞自己和别人。某天细想其实是因为“被打”所致,就像儿时的“被打”一样让自己有了“打”与“被打”的经验,而刚开始跑客户出不了业绩时的“被打”糗样让自己学会了同样的经验,进而才有了得到丁点业绩而快乐。于是自己寻根溯源发现“被打”实属情非得已,被打更是为了自己“可打”。
朋友见过我一脚可以踢到别人的鼻子,以为厉害之余,总吵着问是怎么练的,于是我常常说我去过少林寺之类的玩笑,其实是自己被打出来的毅志和技能,只是觉得太糗故总一一略过。每个人的记忆里相信每一次都会是情非得已,当然也有例外,就像影片里那些怀着叵测目的的。每个人被打的原因不同,于是也就有了不同的心情与感受,而自己对被打则记忆犹深,因为儿时别人被我打的机会实在太少。
母亲的青竹条让我坐不下座。儿时的记忆里被母亲打的次数最多,也最厉害!现在想来倒也不是自己不听话,实在是母亲的要求有些些高了,至今还时不时与母亲理论那时的挨打是否有些过了,当然也是绝然没有意思说打错了,只是觉得有些地方可以降低些标准,或是换种方式。儿时挨母亲打倒不是学习差,或是被学校投诉之类,因为自己在学校虽谈不上是品学兼优的学生还是属于听话,成绩也不错,而且还屡能评上个三好学生之类。常常挨打是大凡像这种遇上亲戚没叫长辈之类,因为母亲对这些家教要求甚严,而我那时又是个少言寡语的孩子。而挨打的方式和后果也是极其惨烈的,往往是我自己爬进床底,摸出开春时母亲去舅舅家竹园劈下的扎成束的青竹条,然后自己搬过长凳子,自己露出打针时才露的,接下来才是母亲动手的时候,当然结果可想而知,有座我也只能站着!现在想来有些好笑,心想幸好没女同学看到!:)
屡败屡战。当兵回来的父亲从小有些另类地教育我,在外面可以打架,但不要败着回来!那时我的理解则是,只要回来不哭,就不算败!某天那时四岁贪玩的弟弟拿了根竹竿看到街上来来往往的自行车很是好奇,终于忍不住好奇心插到一路过的骑车人的车轮里去了,结果可想而知。那个比我大十多岁的男孩也是心痛了自己的车子,于是看到弟弟被欺,自己也一下扑了上去,最后还是大人们给劝开的架。当然打架的结果也是可想而知,但对方也没占什么便宜,早已衣衫褴褛。那时我们二兄弟可是兴高彩烈地回了家,只是在擦肥皂时,我们才感觉皮肤痛痛的。
当然在记忆里除了上述被打精典的场景外,也有挨过初中时班上凶悍女生打的,也是为同桌打抱不平出手伤人的,当然也有和同学一起与隔壁班打群架的,但那也都成了儿时顽皮的佐证,和现在想来美好的记忆。被打情非得已,幸好没女生看到,不然那样会很糗,幸好老师没看到,不然那样会挨训,幸好父亲没看到,不然那样会知道,我原来只是不哭着回来(实际还是败了)!
儿时的“被打”让自己的身体受到了很多疼痛,工作时的“被打”让自己的自尊受到了许久的隐忍,所幸的是不同的“被打”砺炼了让自己的毅志和对生活的想往,对待工作和生活不再敢懈怠半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