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 |
分类: 闲话 |
又是一年高考时。每当高考,整个社会便将眼光再一次集中到中国孩子的文化教育上来。说起中国的文化教育,其实应该分两大块,最基本的是公立学校教育,但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很多家长都会让孩子接受各种教育培训,因此,近年来课外辅导培训大有与学校教育平分秋色的态势。撇开其它,单在美上市的中国教育类公司就有近十家。
在中国的教育公司中,行业中评价较高的主要是新东方、学而思、学大、正保远程教育。应该说这四家机构各有特色和优势。
四大教育公司成功密匙
新东方创办于1993年,那是中国在经历特殊政治环境之后开放看世界的重要时间节点,新东方恰恰抓住了英语培训和留学出过的蓝海,这是新东方走向新希望的大环境。作为中国教育公司中第一家在美上市的概念股,新东方是迄今为止中国教育公司中最知名的代表,创始人俞敏洪也被视为“留学教父”、“创业导师”。
作为大班教学的鼻祖,一个班级通常会有几百个学生,新东方培养了一批健谈、幽默且有个人风格的知名教师,比如徐小平、王强、胡敏、罗永浩,等等。此外,新东方团队十分重视对外推广,每年会有多场大型的公益演讲和活动,不管是梦想之旅,还是相信未来,加上创始人俞敏洪的传奇的创业故事,都在大学生以及媒体中赢得了广泛关注,而新东方倡导的“从绝望中寻找希望”的新东方精神曾经激励了一代人。
学而思创办于2003年,经过了七年的发展后,在2010年登陆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创始团队均是80后,当时被誉为“全世界上市公司中最年轻的管理团队”。学而思选择了和新东方的差异化定位:小班教学,放弃英语选择理科培训,选择中小学生培训市场而非大学生市场。学而思很少做广告,而是把精力放在了师资、教学教研和教学品质上,企业发展完全通过口碑传播。
行业普遍认为,学而思是教育公司中最有互联网基因的一个公司,学而思前身是奥数网,后来又推出了高考网、中考网、英语网等十个网站,据说仅仅高考网一个域名就花了300多万人民币。
学大以其创新性的商业模式闻名,一对一的教学模式迎合了中国广大家长对于素质教育、个性化教育的需求,后来一对一也成为了教育创业的红海市场。学大的创始团队有着成熟的互联网经历,2001年9月正式成立时就推出了网上家教服务网站学大家教网。
教育培训行业不同其他行业,一般更相信口碑和品牌的力量。学大是一家营销导向型的公司,销售,广告,营销和品牌的费用占较高,尝试过多种营销方式,短信,报刊杂志,百度,互联网广告,甚至央视。
从“中华会计网校”起步,正保教育目前拥有16个品牌网站,开设200多个辅导类别,覆盖了会计、法律、医药卫生、建设工程、中小学、自考、成人高考、考研、外语、职业培训等13个不同行业,2012财年培训规模达220万人。专注、坚持,以及对于远程教育的差异化定位,是正保被看好的原因所在。
进一步深入比较下来,新东方与学而思的表现在业内具有更加明显的竞争力,甚至可以说,在未来很长时间内,新东方和学而思将在国内教育培训市场共同扮演领跑者的角色。
新东方 VS学而思?
“新东方和学而思属于两个不同的时代。新东方的发展是处于中国人认为‘出国能让生活变得更好’的时代,而学而思的时代是‘中国家长愿意(在孩子教育上)投入很多来保证孩子处于公平竞争的环境’。新东方曾经代表着‘出口’,而学而思则代表着‘国内消费’。新东方曾经代表着逃离中国体制的渴望,而学而思却代表着在中国的教育体制中脱颖而出的渴望。(新东方和学而思)难道不是代表着过去的中国和现在的中国吗?我们当然不会反对一个更加自信的中国。”这段话出自一位叫做Eric Wen的韩国投资分析师对于新东方和学而思的评价文章。
有意思的是:新东方和学而思的投资人也都是同一家投资机构——老虎基金,目前这两家公司也是教育中概股中的前两强,股价异常坚挺。最近不少人喜欢拿学而思和新东方作比较,甚至不断有外界猜测:学而思会不会成为下一个新东方?而新东方创始人之一徐小平更是在写给新东方核心领导人俞洪敏的那封著名邮件中断言:学而思就是21世纪的新东方。那么果真如此吗?我们也试着比较一下。
首先是核心业务方面,英语和理科是两家机构的核心业务和竞争力。新东方作为留学培训领域中的佼佼者一直致力于出国留学考试和英语培训市场,他们的主要核心业务在于留学、游学、国际高中、咨询出国,新东方的出国教育面对的主要是成年的学生。另外,从少儿泡泡直至各个年龄层的英语学习,新东方英语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而学而思则作为一支年轻的生力军,专注于中小学生教育领域尤其是理科学习方面的“培优”,他们面对的主要是在国内学习的6到18岁的孩子。从2003年创立至今,学而思用9年的时间完成了融资、上市、扩张等一系列布局,在国内中小学课外辅导领域占据了绝对的领军地位,成为市场的最强品牌。而K12领域也被视为空间巨大、最被看好的市场。
俞洪敏在一次谈话中曾提起某位家长对他说的话:“你们新东方只有英语,其实我的孩子在别家(培训机构)学数学和物理,上午学数学,下午学物理,晚上要到新东方学英语。从那家机构到新东方的教学点很远,晚上堵车的话开车一个多小时才能到新东方,太浪费时间。虽然他们英语教得不如新东方好,但是我不如就把孩子留在那里学英语。”而家长所称的 “别家”正是学而思。我想,这也是作为普通家长对这两家培训机构最朴素也是最直观的认识吧。
再看两家机构的企业文化和扩张模式。我们都知道,新东方是一个典型靠感性思维来运营的企业,可以说感性与激情是其两大特色。新东方精神领袖,品牌营销核心人物俞敏洪自称新东方的草莽时期虽然快乐、痛快但却也是难以持久的 “水泊梁山”时期。为了抢占市场,新东方不仅投放了大量媒体广告,发放大师传单,并且在学校中也进行耗资不菲的推广活动,经过20年沉淀,最终扩张成为在全国有50多个学校、几百个教育点、3万多员工队伍的培训“大卖场”。
与之不同的是,张邦鑫却是一位低调务实、专心研究教育的人,学而思也因具有理科思维而趋于理性,以质取胜,是学而思稳扎稳打的利器。由于学而思一直按照自己的节奏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走,因此被称为这个行业扩张最保守的机构之一。但他们在数年前制定的自建站群E度教育网支持线下的前瞻性集团式网络营销策略,使徐小平也称其是“一家有着互联网心脏的教育公司”,“所有的营销和口碑,都是通过互联网建立,可以说全部免费”。而通过这种占据网络上游的制高点的方法,确实很好地解决了因为线下扩张保守所带来的局限。
最后,我们看看管理团队和创始人。新东方的“三驾马车”为人所熟知,尤其是中国合伙人上映后,大家对于他们的友情和恩怨情仇感慨万千,如今,徐小平和王强离开了新东方创办了真格基金,老俞依然过着“把演讲当做性生活”的生活状态。老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有时后悔把企业做大,也后续把公司上市,对于出生于1960年代的老俞而言,这是一条不归之路。而新东方过去的成功是否会成为他的历史局限?
学而思的创始人张邦鑫也是北大毕业,出生于1980年,据说是一位很勤奋、内敛且很有教育理想的人,学而思的管理团队平均年龄在27岁左右,正值创业的黄金时期,这家公司最为外界看好的除了他们对于教学品质的一贯坚持外,便是他们的互联网精神,学而思的前身是奥数网,后来陆续创办了高考网、中考网、英语网等10多个教育类垂直门户,可谓“骨子里流淌着互联网的血液”。在互联网教育的下一个浪潮中,他们是否会抢占先机?
新东方和学而思,同样都是由怀揣教育理想的北大人创立的教育机构,分别在留学培训领域和中小学领域做到了最强品牌,也利用同一个投资机构的资本先后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可以说一个是教育行业的领航者,一个是后起之秀。至于今后,谁家更有增长耐力和发展潜力,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