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之手:解密“深空大国”背后的隐匿力量
标签:
财经 |
分类: 闲话 |
在人类登月40年之后,新一轮的冒险正在酝酿中……最新的动向则是,嫦娥一号姊妹星将再探月球,而未来规划中,载人探月暂定2025年。印度叫嚣,2020年载人登月,一定要赶在中国前面!有趣的是,美国宇航局局长格里芬却说,“假如中国人愿意的话,他们是可以实现2020年载人登月的。”
叫嚣也好、赞美也罢,中国“深空大国”的地位至少已不容置疑。单从本次嫦娥二号项目来看,无论是相机分辨率、数据传输速率,还是近月轨道的测控和热控水平,曾任替补的嫦娥二号都达到了超前的水平。而直接奔月轨道设计、高入轨精度火箭、X波段深空测控技术,比起日印两国都是一种全新的技术领先。
从当初落后中摸索起步,到群雄逐鹿时异军突起,隐匿在“深空大国”背后的“上帝之手”不得不说。它是个人、是每个无名的航天工程师;也是企业、是蒙牛、长城润滑油等航天助推剂。
“嫦娥之父”欧阳自远
蒙牛被选为中国航天、探月工程专用乳制品
在深空大国的背后,企业同样是不容忽视的助推力,从2003年“神州五号”的首度携手,到2010年“嫦娥二号”再度相联,七年来,蒙牛与中国航天事业在世界舞台上不断进步的脚印一路重合。当然在以品质护航航天、探月事业的同时,蒙牛并不缺乏同类,中石化长城润滑油等同样称得上深空大国背后的助推剂。
当然,这样说绝非为企业颂歌,毕竟每家企业在助力航天过程中,品质、市场同样大幅提升。对此欧阳自远的一句话深得我心,“我们参加的人非常广泛,卷进去的企业也非常多。他们为了适应月球探测的需要,必须突破一些技术难关,改进自己的产品,而且性能提高、成本降低,市场扩大,这是企业追求的最根本的需要。”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