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具中华神韵的千年瓷都古窑

标签:
文化 |
分类: 闲话 |
镇窑复烧让世人再次见证了陶瓷的文化魅力。如果把景德镇悠久的陶瓷历史文化比作是一张巨大的乐谱,那么古窑民俗博览区就是这张乐谱上的一个小小的音符!这里集中再现了瓷都景德镇千年制瓷历史,被人们誉为最具中华神韵的陶瓷文化景区。
古窑民俗博览区是国家公布的4A级景区,来到这里,您将欣赏到瓷工精湛的传统手工制瓷的技艺。看那洁白的瓷土,在辘轳车上欢快的旋转,那灵巧的双手,在瓷土上弹拨着美妙的旋律,就在这千年不息的韵律中一只只充满生气的碗,盘,杯,瓶出现在您的眼前。在这里,您还将会领略到明清古建筑的魅力。那硕大横梁上的斧斫印,那精巧窗棂上的凹刨线,那高挑的飞檐,那厚重的墙砖,都在叙述当年的繁华,岁月的沧桑。是的,拥有属于短暂,创造归于永恒。
景德镇制瓷窑炉经历了从宋元时期的龙窑、馒头窑到明代的葫芦窑,再到清代的蛋形窑(镇窑)的发展历程,还有明清御窑厂的所谓青窑等等。历代窑炉以各自不同的型制特点和烧成技艺,烧制出了景德镇不同时代的陶瓷精品,可谓“各领风骚数百年”,共同炼就了瓷都的千年辉煌。古窑民俗博览区有清代制瓷作坊群和镇窑窑房,这里聚集了200多名传统制瓷的老艺人,他们在这里进行传统制瓷生产。
在古窑民俗博览区游客可以观看到传统制瓷技艺的现场演示,其中包括泥料淘洗、泥料炼制、码头揉泥、圆器拉坯、圆器印坯、圆器利坯、圆器挖足、圆器修模、晾坯晒坯、拣选青料、青料乳研、青花绘制、练灰配釉、蘸釉荡釉、浇釉吹釉、成坯运输、成坯装匣、砌窑補窑、松柴制备、镇窑满窑、投柴烧炼、镇窑开窑、红店彩绘、茭草包装等,还可以观看到各种制瓷原料、设备和工具。
精美的瓷器烧制不易
据导游介绍,清代镇瑶千年“窑火”的复烧过程中,一切烧窑工艺完全按照清代时期的模式进行。在长达近1天的时间里,窑工需要不间断地加窑柴烧炼,没有任何现代化仪器监测的情况下,他们要用一双“火眼金睛”观测窑膛温度,掌控火候,并用两天时间将窑温降下来。而镇窑窑炉的型制体量、结构比例、砌筑材料和手工技法代表了传统制瓷窑炉营造技艺最高水平。镇窑里不同窑位温度不一样,可以同时烧造出高低温几十种不同类型的瓷器,这是目前任何现代窑炉都做不到的。
神秘的柴窑
镇窑窑场占地约800平方米,镇窑窑房长40余米,宽19米,分上下二层,窑体呈鸭蛋形,俗称鸭蛋窑。窑体长18米,高5。6米,烟囱高16米,一次可烧三百担瓷器,它也荣获“世界上最大的柴烧瓷窑”的吉尼斯世界纪录。古窑民俗博览区还计划逐年复烧不同时代的龙窑、馒头窑等。系列复烧将以它独特的方式、壮观的场面彰显中华历史文明的神韵。短短1天时间,让我们认识到景德镇清代镇瑶千年“窑火”的传承。直到今日,景德镇仍是窑火处处,新瓷竟艳。
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一角
2006年,“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古窑民俗博览区的老艺人中有王炎生、陈圣发、余云山、余和柱、胡家旺、余恂铨、汪申芳、王华明等一大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2009年古窑民俗博览区参加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荣获金奖。
古窑民俗博览区展示的传统制瓷技艺,其历史之悠久,体系之完备,水平之高超,在世界上绝无仅有。人们观赏制瓷老艺人的现场操作,不禁会发出“巧夺天工”的赞叹,充分感受到中国优秀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千年传承的神韵。
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里的美女导游们
瓷乐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