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休闲韩寒侮辱大师 |
分类: 闲话 |
坦白说,韩寒绝对不是我喜欢和欣赏的那类作家,他的作品我几乎没有读过,特别是06年初他和文学评论家白烨之间那场著名的网上骂战,更使我对他粗鲁轻狂的语言行为印象恶劣。再说得过分些,甚至觉得他的行为也在某种程度上损毁了社会对于整个80后群体的评价。
最近,因为韩寒在一场电视节目中评论“巴金,茅盾,冰心三个人文笔不好”而遭到大批知名或者不知名评论者几乎一边倒的严厉批判,并获得了“侮辱大师”、“毒害青年”、“伤害整个民族的文学尊严”等罪名,更有甚者断言韩寒必将因此“被众人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其同仇敌忾口诛笔伐义正辞严上纲上线的凌厉阵势颇有文革余风。
韩寒和陈丹青一起做的那场电视节目我并没看过,只是最近那么多攻势迅猛笔触凌厉的批判文章才使我关注起整个事件来。回头仔细读了他博客里的《大师们,我等无条件臣服于您》、《严禁发表个人喜好》两篇文章,大致说明了他们做节目的经过以及他对外界批判的回应。
有人把这两篇文章称作“苍白的狡辩”,而我却觉得以这两篇文章低调回应外界那些高调批判,正好说明了他已经比06年成熟理性了不少。无论如何,一个能够不断成长的人是值得让人期待的,而那些自恃名家前辈却仍然习惯于四十年前打棍子扣帽子抓辫子那一套倒是很令人失望。所以这一次,我要为韩寒说几句话。
首先,我非常赞同韩寒关于建国以后我们对作家的认同标准的批评。在最近几十年里,政*治正确一直被当作我们对作家认同的首要标准,这是不可辩驳的事实。如果你政治上不够正确,那么你纵有再大成就也未必能得到体制内的认同。事实上,在很长时期内,一个作家的成长和其文学地位的确立并非主要依靠其才华,而是在一种体制中形成。而对于一个作家来说,这种成长环境和认同机制不能说畸形也至少是有很大缺陷的。
其次,韩寒说:“在我念书的时候,似乎整个班级甚至学校都没听说过有多少人多么喜欢看这三个人的作品的。”这也是事实。这是因为他们出生的时代已经给了他们更多的选择,80年代开始渐趋宽松和多元化的文化环境使他们完全不必要只以巴金,茅盾,冰心等人的作品为唯一的阅读对象,而是有机会接触更多优秀的作品。我作为60后,在生命的前二十年因为特定的历史原因,我也曾经阅读过很多并且非常喜欢以上三人的作品,特别是冰心的文字更使我着迷。但在后二十年里,当大陆对梁实秋,林语堂,张爱玲等作品解禁,我的阅读范围和眼界因此而更加宽阔,才明白曾经有多少优秀作家和作品被强势体制排除在我们的接触范围之外了。而这种特殊的阅读经历,最终使我不再有兴趣阅读大陆作家近六十年的作品,因为他们近几十年的文字让我有着和韩寒一样的感觉——“让我读不下去”。而作家写出这些让人读不下去的文字,其实与作家人品无关,只与当时环境和体制有关。什么样的环境只能产生什么样的文字。这是时代的遗憾,更是中国当代文学的遗憾。
最后,我也很相信韩寒的那些评论“只是在表达个人审美和阅读习惯”。韩寒本人是作家,但他相对于那些前辈作家也不过是一个读者。作为读者,他同样有权对作家及其作品根据自己的阅读喜好和阅读感受进行评价。再说简单点,这同一个食客有权根据自己的口味对厨师提供的菜品进行评价一样正常。这与“侮辱大师”、“毒害青年”、“伤害整个民族的文学尊严”无关,更与“历史的耻辱柱”无关。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