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情感故事 |
分类: 心情 |
本文参加了新浪“大众书评”活动,麻烦大家投票哦http://publish.sina.com.cn/show.php?p_id=428&t_id=997&s_id=0
杭州疗养一周,回来却收获了一场严重的感冒,涕泪俱下的样子,像是久怀的伤心事一下子找到了出口。
杭州之行的另一收获,便是王安忆的《长恨歌》。那天下午阴冷得很,和同行的女伴躲在海军疗养院的房间里不想出门,便无聊地拿着遥控器对着电视一个劲地翻台,权当一场小小的恶作剧。忽然很意外地被一个闪过的镜头攫住眼神,便再也扯不开去了。就像有什么超能力一样,心里闪出王安忆的《长恨歌》。
说句不谦虚的话,对于王安忆的《长恨歌》,我压根就只知道有这么一本书及其作者还有主角的名字,至于究竟是写了些什么其实一点也不清楚,更不知道已经改编成电视剧。然而就在镜头闪过的一刹那,我的心里却有如灵光一现,认定这就是王安忆的《长恨歌》了。于是一路地看下去,果不其然。
其实这样的事在我是常有的,也不知道是哪来的敏锐的感觉,总是在一刹那间就能毫无根据的铆准了的。当然这种近乎天生的敏锐感觉也如《长恨歌》一样只在电影电视和书之间的方面,至于其它方面照例是比任何人都木知木觉的。将想法说与女伴听,女伴笑:有一方面的敏锐已经很不错啦,要是样样都敏锐你不成仙啦。
电视只看了个没头没尾,王琦瑶回答李主任时说的那句“在家里数指头”却一直响在心里,是那样细柔的寂寞的声音。以后的画面无论如何繁华热闹,在我却都只看得见“寂寞”两个字了。不知道为什么,眼里看着王琦瑶,心里却想着《茉莉花》想着《金锁记》。同是浮华背后的寂寞,却也是各怀心事的寂寞,更是琐琐碎碎的上不了台面的寂寞。那种寂寞不可相通,也无人可解。在于当事人,却是另一番割心割肺的悲凉和纠结。
回到家里便找了王安忆的原著来读,感觉原著里的寂寞要比电视深刻得多,那是用很细很细却如刻刀一样的笔用极细致清晰的线条精雕细刻出来的寂寞。翻开那些看似绚烂的文字,却写满了不容许你有丝毫忽略的寂寞,那种能够一直刻进人的心里去的寂寞。
因了感冒的借口,没去上班。一整天靠在床头读王琦瑶的寂寞,不吃饭,不起床,满屋子都是浑天暗地的寂寞。本来就阴暗的天色很快地更加昏暗下来,才发现几近傍晚。于是扣了书,在越发阴暗的房间里发呆。书上刻着的那些寂寞竟也是欺负人似的活生生地逼紧我,如这近晚的昏暗,总是划不破且怎么奋不顾身也冲不出去似的。
忽然害怕起来,那种悲凉与纠结都散发着熟悉的味道,是寂寞的味道,也是人生的味道。一个人坐在床上,手指神经质地紧扣着《长恨歌》,在无边的昏暗的寂寞里,想许多或新或旧或远或近的心事,一时竟无从说起。
前一篇:关于女人该如何相处的问题
后一篇:新浪锐博客隆重推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