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以为:“论坛、论坛”当然应该是作“讨论的地方”解。否则就该有别的更恰当的名字。
比如:有人喜欢骂人,就当另开一个坛子,可以叫做“骂坛”。如果还忍不住一定要出来点污言秽语,更是要到专用的地方,免得让人看到既影响自己形象,又倒了他人胃口。世上有一个所在是千万不可以没有的,那所在在农村被称作“茅坑”,在城市则被优雅地称作“洗手间”,其功用大概就是为了避免那样的尴尬。
论坛既作“论”,自然是因为有不同意见。有不同意见就有必要讨论,甚至可以争论,都没有什么要紧,只要大家存一分善意的心思。讨论的过程也许是个互相否定的过程,所谓“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但也应该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思考的过程。讨论的目的是为了把问题说得更清楚更明白,从而能得出相对正确的结论。而不是一定要东风压倒西风,或者西风压倒东风,你死我活的战争。成功的讨论不仅可以解惑释疑,更可以训练参与讨论者的思维,语言,使之在学识、见识等方面都有所提高。这样的讨论是令人愉快的,是良性的。对于这种良性的讨论,既使做个旁观者也会从中有所得益。
至于参与讨论者的语言是否吸引人,是否有说服力,是否能引经据典;思想是否成熟,是否深刻,是否定高屋建瓴;学识是否深厚,是否广博,是否学富五车;观点是否正确,是否真理,是否能放之四海,都不是最重要的。我想人都会受到能力上的一些客观限制,能处处凌驾于众人之上的毕竟是凤毛麟角。被称作“人中翘楚”的又能有几人呢?如果真出现这么个完人,也就不用讨论了,大家可以免开尊口,只需洗耳恭听。
但说到参与讨论者的态度就不一样了。因为那是很能受自己主观调节了。如果心存厚道,没什么阴暗心理,就不会对一些素昧平生的人恶言相向。一个讨论者如果说得不好,甚至说错了,那是其水平问题,是可以原谅的,但如果说得充满恶意,那就是这个人的品质问题了。
要想在某个地方迅速提高自己的知名度,有很多的方法。比如专找人恶骂也是其中一个比较快捷的办法。这样不仅被骂的人因为受到其羞辱而对他印象深刻,其余人也都会因为听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高分贝噪音而向他行注目礼。这样,就在他破口骂人的瞬间,就得到了知名度。
当然知名度也有二个极端,正所谓要么流芳百世,要么遗臭万年。不过还没听说过历史上有靠恶意骂人能流芳百世的。
注:本文写于2004年11月,当时虽然是针对论坛谩骂行为所作,但今日拿来借鉴博客谩骂似乎也非常适用。所以再重发一次,与众博友共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