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闲话 |
“钻钻牛角尖”,这个五字短语用沪语说出来,别具一种精致的韵律美。若谱成乐曲应如此:第一个“钻”字占一拍,第二个“钻”字占二拍,“牛”字不仅要占二拍,这后一拍还非得是一个很俏皮的滑音(据说也叫装饰音)不可,而“角尖”二字则共占一拍,“尖”字后面则必须是一个极利索的休止符。五字短语按这样的节律,用上沪语特有的婉转俏皮的语气,再借“阿德哥”的口悠悠地吐将出来,堪称沪语之经典。
“钻钻牛角尖”五字如今成了《现代家庭》这本沪上杂志的小评论栏目。按主编要求,我的理解,文章应该是初读令人眼前一亮,读完使人会心一笑的那种,是充满海派语境色彩的,典型海派文化的浓缩。沪语的语境极似沪上的男人,温和干净精细,其中还处处暗藏着小聪明小智慧小幽默小俏皮,喜欢从小事出发,说细小而实在实际实用的道理,即便是批判一个人、一件事,也绝没有那种张扬的鸡飞狗跳电闪雷鸣刀光剑影的杀伐气,而仍用一种俏皮幽默的方式貌似温言细语地说将出来,却往往是棉里藏针,针针戳到实处痛处痒处,让人有了快感却喊不出声来。用这样的语境煮青蛙,估计青蛙死了还不知咋回事。我认识的一位陕西作家称这叫“蔫淘”,沪语则称“戳客”。这个大概不在沪语语境里浸淫个十年八年是学不来的,而且400——500百字的限制,也是非具相当深厚文字功力的人所不能及。
这个小栏目的文章,重点要把握一个“小”字,文章篇幅要小,评论对象要小,评论口气也要小,而在表现形式上,要先学着用沪语韵律说好“钻钻牛角尖”这五个字,重点要把握住“牛”字后面那个俏皮的滑音(即文字既不能太呆板死嗑纯说理型,也不能太油嘴滑舌全扯淡型),特别还要收住“尖”字后面的休止符(也许全文500字的力度全在于结尾处出其不意的那一句话,嘎然而止却让人回味无穷)。“牛”字后的滑音,大概沪上女子也能把握到好,而紧跟“尖”字后的休止符力度则非沪上男子莫属,盖因他们尚存的总让全国人民耻笑的阳刚之气,用来把握此休止符力度足矣,而沪上女子则相对弱也。此种文章要由京片子的语境来做,则必会失之用力过猛,落下虎狼医滥用虎狼药之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