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都市伦理的深度探询

(2015-12-11 08:21:50)
标签:

转载

原文地址:都市伦理的深度探询作者:郑润良

 

—— 读徐东小说近作

作者:郑润良 版面:第A12版 制作:王瑶 时间:2015-06-26

http://dzb.gzmzb.com/upload/2015-06-26/image/20150625163141_1623.jpg

 

    郑润良,1976年生,福建福安人,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后,《中篇小说选刊》《贵州民族报》《人民文学》醒客APP专栏评论家。

 

 

    70后作家徐东以西藏系列小说成名,近年来,他开始越来越集中地表现他流连、辗转其中的都市。2013年的《新生活》或许可以代表他在这一题材领域的阶段性成功。主人公李明亮离开女友小青,渴望更“成功”的生活。其实,这种“成功”的内涵无非充斥各种媒体版面的“香车美女”。事实上,他的确通过网聊成功勾引了一个拥有香车的美女安佳,但爱情幻觉使他的这次艳遇以悲剧告终。他对前女友有感情,但又不相信爱情。他的这种爱情哲学又不仅仅限于他一人,小说中的顺子也认为爱情是不可靠的。顺子对他也有感觉,但最终还是毅然离开了他,因为觉得两人从现实来看是不可能的。这篇小说包含了非常丰富的时代信息,它不是一篇简单的对主人公始乱终弃的情爱道德进行谴责的小说。小说中的年轻人渴望成功,但对于什么是真正意义的成功却又把握不清;他们向往美好的激情,却又崇尚功利哲学。在他们身上典型体现了这个时代的蓬勃发展欲求与伦理模糊。小说细腻地描述主人公在情爱冒险中的心理矛盾与困惑,主人公内心的这种时刻自我对话使小说带有浓厚的哲理思辨色彩,令人联想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社会哲理小说《罪与罚》。有意味的是二者都表现了资本对传统伦理的潜在影响与侵蚀。
    徐东2014年伊始发表的几篇作品同样聚焦当代都市人的情感状态与内心纠结。《消失》(《山花》2014年第3期)中的孙勇与李明亮在性格、价值追求方面有几分相似之处。他们同样身处“屌丝”地位却服膺于时代的“成功哲学”,幻想有朝一日能够成为“高富帅”,能够拥有“白富美”。在《消失》中,李明亮的内心对话变成了孙勇在好友李更面前不断的自我剖白,使得主人公的价值追求通过人物对话得到了更酣畅淋漓的表达。孙勇之所以敢于在李更面前暴露自己赤裸裸的自私、功利的想法,实质上是因为他认为这是这个时代的普遍哲学,并非他一人所有。也因此,他的下场并不出人意料。当他决定抛弃表演学院学生小江时,同样崇尚功利的小江当然不可能就这么轻易地便宜他,由此间接导致了孙勇的撞车死亡。
    如果说《新生活》《消失》更多关注当下都市年轻人的情爱伦理及幻想的话,那么《洗脚》(《中国作家》2014年第2期)则将目光对准了都市的“成功人士”,对准了那些大腹便便的略有资产的中年人。《洗脚》中的叶代、赵涌、胡英山、李江河等,都是在深圳已经有一席之地的中年人。他们都曾经是有一定理想追求和文化抱负的人,所以一听说“我”要召集大家投资一个艺术片,都愿意出资赞助。但这种文化抱负对他们而言只是一种附庸风雅的行为,多年的都市生活已经养成了他们日常只以搓麻、洗脚、包情人为乐。他们通过洗脚认识洗脚妹包养她们,对她们有了一些感情却又不想被她们束缚,放走她们又心有不甘,由此演出了各种情感怪剧。赵涌和情人生了孩子,情人索要巨款后却扔下孩子跑了,李江河的情人顾枝娜先后在朋友中间辗转几手,最终沦落到洗脚城。小说揭示了这些城市“中产阶级”内心的空虚与苦恼,笔含讥讽但又不是简单地谴责,而是尽量展示他们的内心逻辑,使我们对这一都市群体的伦理状态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转载]都市伦理的深度探询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