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谈:大动物都有宁静的外表
(2015-08-21 00:57:28)大动物都有宁静的外表
徐东
这是个大时代。这个大时代本身并不是个大动物,它喧哗不宁,有着各种问题与缺陷,有着萎败的,被破坏的,甚至是令人失望的整体性。如果个体的人受到生存与发展的整体性的压力,反过来个体的人则有可能损耗和损害他的时代,包括他自己。大时代不是大动物,大时代的影子对于作家来说则是个大动物。大动物都有宁静的外表,让人感到一些美好
现代社会充满了松散的事实,各种事实背面,即事实的影子都具有一种寓言性,但尚未充分发现和抒写。作家感受到这个时代的喧哗与躁动,需要化简与升华他的感受,看到时代的影子,去分析一些事物的影子,从而写出未进入大众意识的一种真实。在这个时代里的作家,要他进入自己,挑战自己,超越自己。而作家对存在本身进行思考,这意味着他要进入一个无限敞开的领域,无法彻底进入自己,真正战胜自己,即使他可以超越,却注定要失败。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的曹雪芹通过《红楼梦》超越了自己,超越了时代,获得了成功,但他注定也要失败,因为他有作品中具有他的时代的、他的局限性。许多大师级的作家,也都或多或少地有这样的感叹,“不怜歌声苦,但伤知音稀。”事实上,大师成为大师不容易,大师几乎从来都是孤独的。画家凡高,作家卡夫卡,不少大师都是死后才被发现,被承认。所有的人最终都会走向失败,因为人皆有一死,人毕竟是人,不是全知全能的神仙。但也可以说,所有的人来到这苍茫人世间都是一种成功,因为他生活过,经历过,拥有过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形成了自己的精神世界。海明威说过一句名言,“你可以消灭我,却不可打败我!”说的是,人的精神存在,超越了其生命肉体的存在。可以说,作家的工作,就是要让人类相信,人类精神的存在超越生命肉体的存在,具有恒久性。
作家的事业,是关乎人类精神与灵魂的事业。这项事业无穷无尽,没完没了。对于作家来说,真实存在于意义终止的地方。现实的单一,平淡,偶然性,无意义需要作家通过作品越超那样的种种现实。大师之所以成为大师,他超越了自己,他同时代的人,他的时代。不同的时代,都会有不同面貌的大师出现。大师们通过他们的作品,具有了大动物的外表,他们是宁静的。他们或许会被后来人越超,但他却成了为独一无二的自己,成为他的时代的精神引领者,成为人类精神圣殿的部分。
对于作家来说,不管他怎么写,写什么故事,都指向中心。乔伊斯的《都柏林人》是个例子,奈保尔的《米格尔街》是,戴维斯的《几乎没有记忆》也是。作家的中心,归根结底是他的时代里的人的存在的生命精神的呈现。作家需要看到他的时代中的人的存在所具有的未来性。传统的故事具有完整性,戏剧性,缺少了现代意义,在一定程度上说,我们再那样去写,则缺少了创造性与生命力。“私定终身后花园,落难公子中状元。”这样的故事模式,已不再适合当下创作与阅读的实际,或者说,这样的创作仍然会受到一批阅读能力低下的读者的追捧,喝彩,但作家不要被其迷惑。作家应从事实之外开始他的创作,他的故事应在被寻物并不存在的情况下展开,换句话说,作家必须忠实于自己的感觉,最终写的是他自己,创造的是他的精神的世界。
对于一个作家来说,无论是现实中的人,还是虚构中的人,人物总和行动分不开。而行动,即便是想象的人的行动也总需要条件,需要时空。意识流小说,魔幻现实主义小说,也需要合情合理。人物在故事中,与我们在现实事件中不一样。小说中故事的发生,与作家想象中的外部世界,与过去和未来,与抽象化的,特别的人建立了一种特殊关系。时下流行的讲叙世俗故事,反映现实生活的写作,应有新的方向性的突破。突破,即意味着不仅仅要看到和抒写这个时代的庞大,还要看到这个大时代小,小的事物的影子的大。不仅仅要感受到这时代的喧哗,还要从中获得宁静的力量与美好。
好的小说具有各种评价标准,在我看来,好小说应该简单得像石头,纯净得像水滴,洁白得像绵羊。好的作家也具有各种评价体系,在我看来,好的小说家应该是他的时代里的一只鲸鱼,或者是一头大象——具有着宁静的外表,而内部自成一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