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4年第十二期(总第224期)《泉州文学》目录

(2014-12-17 19:50:45)
标签:

文化

2014年第十二期(总第224期)《泉州文学》目录

 

短篇小说专号•“东亚文都”杯全国短篇小说大赛获奖作品选登

4 变化   /徐 东

14 泉帝之梦   /杜成维

25 是谁睡了俺的麦子   /李正贵

31 天黑来吻你   /刘建燃

44 雷同试卷   /张 恒

50 在冷静与热烈之间   /吕亦涵

60 暖雪   /寒 郁

68 二月   /李集彬

71 床单   /何葆国

 

77 书写社会变革中的生命追求 ——“东亚文都”杯全国短篇小说大赛评选综述  /戴冠青

78 坚守与追求——“东亚文都”杯全国短篇小说大赛获作品阅读札记 /张 明
 

书写社会变革中的生命追求
——“东亚文都”杯全国短篇小说大赛评选综述
■戴冠青

 

由中共泉州市委宣传部、泉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泉州文学》编辑部、泉州市作家协会承办的“东亚文都”杯全国短篇小说大赛自今年3月份启动以来,得到全国各地广大小说作者的热烈响应,至2014年9月15日截稿,主办方共收到应征作品829篇,仅福建本省来稿就达77篇。评审时,所有来稿均作了匿名处理。经过初评和复评专家评委两轮认真审读,最终评出16篇获奖作品。

纵观本次应征小说作品,整体感觉质量较高,大多数原创作品都取材于现实生活,都能生动反映出时代转型期的社会变革和生命追求。尽管征稿要求对容量有一定限制,但一些作品在表现风起云涌的社会生活时还是颇具深度和广度,能巧妙地传达出社会变革中的人生历练和生命诉求,书写了时代主旋律,张扬了社会正能量。

例如,杜成维的《泉帝之梦》,以当年全球金融危机对泉帝这样一个外销型企业的冲击为背景,书写了泉帝老板刘盛世与其儿子刘知章围绕着家族企业是否转型所展开的矛盾冲突。作者是一个老作家,长期生活在民营企业突飞猛进的晋江,有很深的生活体验,因此小说写得相当丰富,他不仅用老辣的笔触,写出了社会转型期父子两人在经营理念、经营方式上的激烈冲突,而且写出了即将接班掌控企业的年轻一代在离开企业又回归企业过程中的生命历练和理想追求。小说故事曲折,人物形象鲜明,充满了本土生活气息,也传达出作家对企业发展的思考和颇具正能量的追求。

像这样正面书写社会发展变化中出现的矛盾冲突并予以有力揭示的作品还有张俊岭的《办厂》、张恒的《雷同试卷》等。张俊岭的《办厂》关注的是乡村生态保护的严峻问题,小说书写了村民们和村长在办厂上的矛盾冲突,揭示的则是利益驱动所导致的乡村生态惨遭破坏的现实。虽然作品表现手段比较单一,人物形象也不够鲜明,但作者的书写无疑提出了一个值得警醒的普遍性问题。张恒的《雷同试卷》通过两个高考生作弊导致双双落榜其背后的故事,反映了农村贫富差距和权钱交易的问题。但是作者并不一味地揭露阴暗面,在他的笔下,那个被迫作弊换取父亲救命钱的考生秦良柱最后告发了自己制止了作弊行为的得逞,后来又通过复习考上了大学。虽然这种戏剧性的情节设置削弱了小说的批判力量,但作品却在一定程度上弘扬了正气,给社会带来了一种生命的温度。

这次征文中有一些表现底层小人物的作品写得相当精彩,故事生动感人,人物形象也十分鲜明。如徐东的《变化》、李集彬的《二月》、何葆国的《床单》、刘建燃的《天黑来吻你》、寒郁的《暖雪》等。可以说这几篇作品都是本次征文的佳作优构,充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徐东的《变化》写出了父子两代人在城市与乡村差异上的观念改变:当农民的父亲含辛茹苦,希望儿子考上大学变成城里人;当儿子终于大学毕业成为城市人时,父亲和儿子却都发现城市与自己仍然格格不入,由此感到了茫然和失落。作者在这里叙述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现实问题,颇耐人深思。小说也写得波澜起伏,人物的矛盾关系表现得集中而突出,揭示也颇有力度,结尾留下了悬念让读者回味。

李集彬的《二月》书写的是乡村少年阿七和少女二月间朦朦胧胧的爱情萌动。小说的人物关系很简单,也没有什么尖锐的矛盾冲突,但写得很美,很动人。作者把散文的笔法和小说的笔法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写出了少年和少女间爱情的纯洁,写出了早春二月麦田的美丽,写出了乡村生活的诗意,可以说写得如诗如画,文笔隽永优美,字里行间流淌着韵味,像一首田园赞美诗。
何葆国的《床单》则精彩地写出了城里打工者生活的艰难和暖意。林太平和苏米花是一对打工夫妻,在不同的地方打工,相聚就成为一种奢望,不能相聚的日子里,猜疑也难免发生,这可能表现了所有打工者共同的辛酸。但作为一个经验老道的作家,作者不仅借一张床单,曲尽其妙地写出了这种辛酸和无奈,更独特的是,他还写出了打工者们无意或有意的相互扶持和帮衬,这就使这篇表现底层打工者艰难生活的小说具有了一种生命的温度和暖意。

像这种写出生命的温度和暖意的作品还有刘建燃的《天黑来吻你》、寒郁的《暖雪》以及吕亦涵的《在冷静与热烈之间》、帅泽兵的《爱的羞涩》、张遂涛的《寻人启事》等几篇爱情小说。在这些作品中,作者大多通过其别出心裁的情节设置,写出了对人间真爱的追求和向往,尽管有些叙述传奇色彩过浓,有些表达有些一般化,但毋庸置疑的是,他们的书写都不同程度地透出了一种感人的力量。

在这次获奖作品中,值得一提的还有王哲珠的《镜盲》。这是一篇在构思和表现手法上都具有探索精神的小说,或者说是一篇颇具现代感的小说。小说以第一人称为叙述视角,叙述了一个在镜子里、在玻璃中、在照片里都找不到自己影像从而生活在自我失落之中的人的恐惧之感,情节看似荒诞离奇,但揭示却颇为真实有力。作者通过其具有现代主义意识的表现手法,写出了一个现代人在现代生活中的迷惑和失落,意蕴深邃,耐人反思和咀嚼。遗憾的是,像这种具探索精神的小说在本次征文中还不是太多。


坚守与追求
——“东亚文都”杯全国短篇小说大赛获奖作品阅读札记
■张 明

生活:网。一首诗,一个字。这首诗流传的年代,互联网还没有出现。诗人已敏锐地感受到了,生活,其实就是一张网。网是什么?有人说网是信息,相互传播;也有人说网是关系,东拉西扯。信息也罢,关系也好,是人,都脱不了干系,都会被网住。因此,从某个角度上,说人是关系的产物,大概也有一定的道理。那么小说呢?小说是什么?有人讲:小说是关系与交流的产物。

信然。我们来看看这十六篇获奖作品。

徐东的《变化》,就写到了一种关系:父子关系。当然也就写到了交流:这对父子与时代、与社会、与生活的交流。说来也简单,父亲望子成龙。而农家子弟唯一的出路,就是考大学。尽管“我连续三年都没有考上大学,父亲听信了风水先生的话,认为我考不上大学是因为我老爷爷的坟地没有选好”。于是就迁坟,再考,在父亲的坚守下,我终于考上了大学,成了城市人。而且这座城,还很有名,是北京城。结果怎样呢?父子的愿望达成了吗?没有。新的生活困扰一波波袭来,在生活这张弥天大网里,这对父子左冲右撞,头破血流,被牢牢地网住,无法逃脱。生活,或许就是生活本身:“父亲变了,我也变了”。“我不像以前的我了,我觉得我已经开始习惯了城里人生活,不知何时也喜欢上了逃避”。逃避什么?责任?良知?最初的理想?而“我父亲的眼里开始有了对整个世界的不理解、不宽恕”。在这种情态下,“我”变化了,父亲也在变化,再也不把他亲爱的儿子当成梦想和追求了,只想为活着而活着。这种变化,是变好了还是变坏了?没有绝对的是非。只是,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变化》的可贵之处,是不露声色,写出了巨变:乡村已破碎了,城市尚无着落。更在于人的情感与理想,发生了迷失。

无独有偶,或许纯属巧合,杜成维的《泉帝之梦》,写到的也是父子关系,以及他们在时代变化中的所作所为。泉帝是外销型企业,那场人所共知的全球金融危机袭来,泉帝岌岌可危。“定单如春风落叶几天捡不到几片”。尽管老板刘盛世“拼搏得像一只陀螺团团转”,也扭转不了泉帝“气数将尽”的局面。少帅刘知章决意转型,老爸刘盛世却固执己见,在经营理念、经营方式上,这对父子发生了激烈冲突,盛怒之下,少帅刘知章被赶出家门,成了一名流浪歌手。遭遇了生活的磨难,也遭遇了一场爱情。最终,他还是回来了,接管了泉帝。“男人不能没有事业”,为了泉帝他选择了另一场婚姻,开启了泉帝的少帅时代,完成了新老交替的变化。

变,是时代的主题。人在生活的网中,要生存要抗争,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关系,有关系就会有交集(交流),有交流就会有影响,有影响就会有变化。只是“易有三易”:简易(简洁)、变易(变化)、不易(不变之变),交易变化只是一个方面,不易(不变之变)当是另一个方面,这种不变之变或许更加重要,需要作家去思考、去寻找,甚至去命名。当然这是题外话。

《变化》与《泉帝之梦》情节设置并不新奇,甚至有些“俗套”。但正是在这“司空见惯”的寻常事中,作者寄托了深意,写出了精彩。这是因为作者“有生活”。“有生活”是小说的基本素质之一,好的小说,就是对生活的观察、洞察,就是对生活的感觉、感悟。换一个角度讲,就是要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当下,关注人。

张俊岭的《办厂》就关注了乡村建设与乡村环保问题,这当然是当下中国的一个大问题。

傅友福的《年味》、孙功俊的《梅子的婚姻危机》,关注的是底层女性的生存状态。《年味》中秋凤的男人,过年不能正大光明地回家,因为在外面没有混出名堂。只好乘黑偷偷摸摸地回来,他们过了一个“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的大年。《梅子的婚姻危机》中的梅子,曾因被逼出卖肉身,李贩子(粮贩子)以此为要挟,不仅奸污她,还逼她在收稻子时合伙欺骗村人。梅子忍无可忍,最终选择了告发。梅子的告发,算得上是一种坚守,因为坚守,给自己带来了灭顶之灾:美满的小家庭破碎了,幸福的婚姻破碎了,而家庭与婚姻,几乎就是梅子的全部。她没有选择自杀,而是选择了出走。出走后的梅子,命运又将如何呢?这令人联想到“娜拉出走之后”。

孙功俊的叙述,是好的叙述。好的叙述,与作家的情怀有关。叙述就是思想,没有好的情怀,就没有好的叙述。作品产生的魅力,可能会大打折扣。

张恒的《雷同试卷》,写到了另一种坚守;秦良柱学习成绩好,家境贫寒;同班同学储荣学习成绩差,家境富裕。为了给父亲治病,秦良柱被迫在高考时协同作弊,高考后受良知的谴责,他检举了自己,结果可想而知,好生秦良柱与差生储荣,双双落榜。但秦良柱的坚守,是一种成功的坚守,他不仅得到了为父亲治病的十几万元钱,而且半年后,通过复习,考上了大学。只是,对储荣父子公平吗?这里表达的肯定与鞭挞,当然寄托了作者的良好愿望。

爱情,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在这十六篇获奖作品里,有数篇都算得上是爱情题材的小说。如刘建燃的《天黑来吻你》,写为女儿找后妈,写得风生水起。吕亦涵的《在冷静与热烈之间》,写爱情的两难抉择。字里行间,彰显出作者的才气,若假以时日,吕亦涵或许会有大的作为。帅泽兵的《爱的羞涩》,以调侃的语调,提供了一个严肃的话题:在这个虚荣浮躁的年代,什么样的爱才是真爱?最漂亮的女教师方怡“为何这么多风流才子玉面郞君青年才俊你不选,偏偏要选一个生性老实长相木讷前途黯淡无光的小马”,方怡的选择,也可以说是对真爱的坚守。张遂涛的《寻人启事》,则是在茫茫人海中,不是“寻人”,而是寻找爱情。这几篇爱情小说,各有想法,各有千秋,而共同点,则是借助爱情,来了解世道人心。或许从中可窥对传统经典和人性美的另一种解读?

而对现实,有自己的想象力,则是王哲珠的《镜盲》给我们留下的深刻印象。小说的本质是虚构,因为虚构,就有了想象的快乐。《镜盲》写到,一个恋爱中的人,突然用镜子照不见自己了。当一个人照镜子时,镜子里没有自己的影像,那会是一种什么感受?不仅是镜子,包括过去的照片,重新去照相,自己都认不出自己。凡此等等,看似荒诞,却是生活的真实。面对生活这面镜子,我们看到了自己多少?丢失了自己多少?这里产生的启迪也就有了它的价值与力度。

什么是好小说?恐怕没有绝对标准。总而言之,有生活。有好的语言。有好的叙述。有想法或想象力。有逻辑。小说有小说的逻辑,符合逻辑,则真,违背逻辑,则假。但问题也来了,什么是好的语言?什么是好的叙述?怕也是个见仁见智的话题。

李集彬的《二月》、寒郁的《暖雪》、何葆国的《床单》,语言简练,叙述传神,我们不难从中看到从经典中化解出来的影子。尤其是后二者,含情脉脉,不乏意味。算得上是短篇佳构。

李正贵的《是谁睡了俺的麦子》,小米的《四季歌》,展现的是小说另一品质:野。乡村之野、人的原始野性。在自家的麦地里,吴启六的老婆周小麦被村长睡了,为了找平衡,他就在村长家的麦地里,睡了村长的老婆王枝枝,多年的性功能障碍,不治自愈。“警察把吴启六带上警车时,他还在想,睡了俺的麦子就不兴俺睡他的一下”?吴启六可能想不明白,村长睡他的麦子无事,他睡村长的麦子就犯法。借助中原麦地,李正贵给我们指认了中国乡村在时代急速变化中的又一个“现在”。《四季歌》描写了小春一家祖孙四代涉“性”事件(当然不仅仅如此):小春,小春母亲立夏,小春的奶奶杨艳秋,小春的太奶奶,姓名无考。小春童年时,被同村一个瘸子诱奸,小春的妈妈立夏,被人先奸后弃,这人后来当了教育局长,是小春真正的爸爸。小春的奶奶“杨艳秋的四个儿女分别跟四个男人生的”……作家采取了二律背反式表现手法,使我们从表面上看,这样那样的性活动,弄脏了她们,但本质上,她们心理与灵魂是清洁的,与那些道貌岸然的男人相比,她们更健康、更干净。就像野草,卑微但顽强地生长着。叹息之余,也会引发我们的联想与反思。

从829篇来稿中评出16篇获奖作品,难免会有遗珠之憾。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我们表示抱歉,同时也相信,只要作品经得起敲打,就不愁没有发迹之地。
 

这次征文大赛活动,得到省内外诸多作家热情支持。这些作者年龄职业不同,身份地位有别,但对文学的热爱和敬畏是相同的。这种热爱和敬畏,就是人生的坚守与追求。
 

上述所涉笔,仅是部分来稿,披阅过程中,随手摘录,不能不有另一面的感受。小说创作也是一种遗憾的艺术。每位作家今后可能还要写出许多作品,参评多次大赛,因而我仍愿意借此机会,略谈一己之见,在小说与作家思想问题上,在小说与生活关系上,作家务必要保持思维的清醒,才能有对生活观察的独特视角,脱开“老套路”的束缚,比如爱情的公式化,比如城市与农村变化的一律化,也才能展示出人物的鲜明个性,对小说主题的发掘也更显示出深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