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3年07月02日

(2013-07-02 16:21:25)
标签:

文化

2013年07月02日
遥远与切近
刘凤阳 

  读完徐东的短篇小说集《藏·世界》,我的第一反应是对徐东的经历产生了怀疑:仅仅在西藏生活了三年的他,何以能够如此切近这片辽阔西域的“系在皮绳结上的魂”?在他单纯得近乎透明的文字里,没有外来者一贯的猎奇眼光,没有一惊一乍的故作神秘,没有对“故事”的深度迷恋,甚至没有了“写小说”的自我意识。这是写作者完全进入自在自为状态之下的、一次极其完美的书写之旅。需要怎样的积累和沉淀,方可获取如此饱满而又日常的书写?

  随即我又释然:心灵世界的秘密、创造的秘密原本并不取决于物质空间的远近,入骨的体验也并非依赖时间的长短。或许,在写作《藏·世界》的许多个瞬间,西藏和徐东的心灵之间,产生了某种秘密的“共振”,建立起了某种绝佳的“同构”。

  《独臂的扎西》的开头如同一首忧伤的抒情诗,又像一首绝望的咏叹调——扎西十六岁上在赛马中失去了一条手臂,从此失去了“找对象”的机会和获得幸福的权利。三年前,“像风一样”来去无踪的卓玛索娜和他一起生活了半年,令他获得新生,令他感觉“那只丢失的胳膊又重新长到他的身上了”。可是,有一天,卓玛索娜不辞而别,他“长在心里“的那条手臂再一次丢失。羊贩子空多达娃谎称,他从南飞的大雁那里得到消息:卓玛索娜在北京。他劝扎西卖掉羊群,去北京找她。但是扎西并未听从,他说:“一个人天亮了以后就走了,总是有她的原因吧!”这是何等的卑微,又是何等的开通!扎西虽然极其渴望卓玛索娜回到他的身边,但他更忧愁的是:“如果卓玛索娜像石头掉进水里,什么时候才能变成光滑的鹅卵石呢?”

  “神山与圣湖的儿子”欧珠整天蹲在墙根晒太阳,他手握“有重量”的石头,以免心里的想法把他“带起来飞到天上去”,石头在他温柔的摩挲之下变得光滑洁净。欧珠的眼睛半睁半闭,但是他的心快要睡着了,“心快要睡着的时候,心里的一切事物都放松了,自由了”。皮毛贩子次仁劝欧珠摆个摊卖点东西,哪怕卖石头也行,这样多少可以有点收入,但是欧珠告诉他:“我心里的东西是搬不到地面上的,也不会有人出钱买”。欧珠虽然什么也没做,但是,他“守住了时间”。——《欧珠的远方》以诗一般的语言、诗一般的题旨,带给读者诗一般的怅惘和忧伤。欧珠的与众不同世界观和价值观在徐东的笔下,呈现出了一种原始而淳朴、单纯而执着的力量。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远方”,每个人的心里都有飞翔的渴望。

  读《藏·世界》里的十七个短篇,时时被徐东的文字所深深打动。他的小说里有十九世纪俄罗斯文学的气韵,有一种深沉、悠长、缓慢的格调,同时,他的每一行文字又都打上了自己独特的印记:于深沉中充满了温暖,于悠长中注入了灵动,于缓慢中挥洒着轻逸,人的遭际、人的命运是他关注的焦点,山川大地、时光、河流、冰雪、草地……这些亘古不变的事物引领着他的目光,一切都带着神性,在澄澈透明的、广大的天地间,我们跟随着徐东的文字,与他的人物一起,肉身纷落、灵魂擢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
后一篇:感言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