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印象
(2012-10-11 19:37:33)
标签:
杂谈 |
莫言印象
徐东
在我的心里,莫言先生一直是我的老师。
莫言是一位让我喜爱并且钦佩的作家,在得知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我由衷为他高兴,同时自己也非常兴奋,立马给几个要好的作家朋友打电话通报这个消息。世界上有许多优秀的作家,但还没有一位中国国籍的作家获得这个世界性的文学大奖,这的确是一件值得兴奋的事。虽说不是自己获奖,但写作的我却深受鼓舞,无形中增强了在文学这条艰难的路上走下去的决心和信心。
我读过莫言很多作品,《食草家族》、《透明的红萝卜》、《檀香刑》、《四十一炮》、《牛》、《白狗千秋架》、《丰乳肥臀》、《生死疲劳》等等。我喜欢他欢腾的汪洋恣肆的叙述语言,天马行空的情感充沛的想象力,更钦佩他在创作上的勤奋,写出了那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因为一直关注莫言先生的作品,因此在感觉上对他本人也像是特别熟悉,在听到别人谈到他或者他的作品时,便会感到一种亲切。作家能够通过他的作品让读者了解他,同时也进一步认识自己和这个世界,这便是他人生价值所在了。
我与莫言先生共有两次接触。
我在《小说选刊》当编辑时想要编一个中国作家作品集。当时给陈忠实、麦家、刘恒、池莉、苏童、余华、叶兆言、等约小说,个别作家可能吃过一些出版商的亏,向我要正式的合同,这完全可以理解,但签订合同万一书出不来就意味着要赔偿,因此合同也是没法签的。碰过壁后,我怀着一颗忐忑不安的心地打通莫言先生的电话,向他约稿,没想到他竟爽快地答应了。其实,在与莫言通电话时,我很想对他抒发一番我对他的景仰之情,但想了想还是忍住了。
2005年我的短篇小说《欧珠的远方》获得新浪网博客大赛最佳小说奖。在颁奖会上,我第一次见到了莫言先生。当时他坐在佳宾席,红光满面地望着台下,抿着嘴,大约想抽烟,又感到人多不好。我在台下看着他,在心里一直想着走过去,与他握个手,正式认识一下,叫声他一声莫言老师,并对他说我在《延河》上刊发的第一篇小说《简意村庄》就是模仿他才写成的,但最终还是忍住了。并不是没有勇气,而是觉得保持一定的距离,也好。
每位写作者都有他喜欢的作家,都有他自己心中的老师。我喜欢的作家国外的比国内的要多一些,因为他们能给我带来更新阅读体验,像卡夫卡、尤瑟纳尔、博尔赫斯、萨特、帕斯捷尔纳克、里尔克等等,有一大批。在中国也有许多优秀的小说家,像余华、苏童、马原、毕飞宇等等,也有一批。如果说在中国的这些作家中,如果非要选出自己最喜欢的,那肯定是莫言,因为他更大气,更厚重。
这位1955年出生在山东高密县的作家,比我大二十岁。在二十年后,我能不能有他一半的成就呢?想一想,就感到有一股莫大的压力。一位中国作家获得世界性的文学大奖,其意义在于,他通过作品让全世界了解中国,认识中国,与全世界进行着一种持续的交流,因此,我们对莫言先生应该心存感谢,并且致以崇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