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安放我们的灵魂

标签:
杂谈 |
徐东是一个思辨型的作家,他的作品中总是潜藏着对人生、对理想的形而上的叩问。
《微风》书写了一个由普工一跃而中产的不惑之龄的男子,摆脱了物质上的窘迫,却陷入了精神的困顿。在经济大潮滔滔的今天,人的情感、内心、精神层面的东西越来越容易被忽略或抛弃。徐东的新作《微风》试图告诉我们,在这个精神无力的时代,缺失了这份温暖的情感,向上的文化精神,人们将无处安放自己的灵魂。
《微风》以时间为顺序,描述了主人公叶代在深圳这个都市几个小时的日常经历,从见网友始,至第二天凌晨结束,期间充溢着叶代的意识流动。精神无力感弥漫在整个小说中,“不想回家”成了一个暗喻:找不到可以安放灵魂之处,叶代只好在城市里徘徊。他去见了一个网友,却突然失去开房的兴趣,给了女孩儿五百块钱,索要了一个拥抱了事。他去洗脚城,去KTV也是如此,他穿行在喧嚣的都市,寻找一种爱的感觉的同时又在不断地否定自我寻找的权利,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一种无望的寻找。
周民和叶代一样,已经由底层步入中产,在这个寸土寸金的城市周民拥有多处房产。在许多人眼中周民和叶代是经济大潮中的成功人士,可是真正充斥在他们心底的却是一种难以言说的漂泊感。对脚下这座城市,他们无法自我认同,虽然他们已经有房、有车、有了户口。叶代、周民、顾梅,小说中的三个人物阶梯状分布,各自寻找着自己精神的救赎之路。相对叶代怯于行动的寻找,周民显得义无反顾,他的激情和魄力让叶代自愧不如。顾梅,小说中唯一的女性,在现实中坚守着理想。小说的结尾,顾梅打来电话,终于有人肯出钱要他们来拍电影。放下电话,叶代站在窗口,尽情享受那股小小的风。“他感觉微风在吹拂着什么,这使他感到自己的过去无所作为,接下来他想要做些什么,以对抗正在流逝的时间。”小说到这里戛然而止,时光长河中,救赎仍在继续。
短篇小说是一种技巧性很强的文体,对思想意蕴的酿造和形式表达的考究甚高。《微风》以短小的篇幅为我们还原了现代都市人的精神状态,显示了作家徐东的写作实力。(作者为深圳大学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