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高考作文:关于常识
(2009-06-07 21:34:43)
标签:
杂谈 |
世界需要每个人重新命名
徐东
世界需要每个人重新命名,避免常识对我们的束缚。
很多在都市中生活与打拚的人,时常会感到自己活得不够真实,感受不到人生的快乐与幸福。这与我们生活在已被命名的世界中,生活在各种各样,分门别类的常识中有关。我们被各种信息塞满,失去了自己。我们在对既定事物的认识上,不分对像,不分时间与地点,容易不知何为真假,不辨何为虚实,无法感受到自己活着的重要性,难以感受到自己的创造力。
一个有自信的人,首先要有自我。一个有所创造的人,要具有为世界命名的意识与行动。
每一个人都是一个世界,世界在他的心中,内心映现他的生活的图景,成为构筑他精神世界的源泉。很多人过于迷信常识,依赖常识,夸大常识的作用,实际上,他不知不觉的就与与自己的生命精神背道而驰了。在生活中,他虽说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但看不到真实;虽说有一对耳朵,但听不到真话;虽说有一张嘴巴,却说不出真言;虽说有一颗心,却没有自己的主见;虽说有自己的真实感受,却无法表达——因为他没有了自己,缺少创造力。
作家王安忆在一次讲座中谈到写作的时候说,作家有二种看世界的方法:一种是从内心的角度,一种是从外部的角度。从内心看世界,带着自己的情感与思想,是主动的,这种作家的写作,是有创造性的;从外部看世界,是接受外部的各种信息,情感与思想跟着信息走,整个人的思想很容易被各种信息所埋没,很容易失自己的,变得人云亦云。
这种说法同样适合我们每个人。
一个作家好不好,很重要的一个衡量标准是,他的作品有没有创造性。在一切艺术作品中,衡量标其艺术价值的标准,是作品有没有生命力。缺少生命力,就缺少感染力,缺少思想性。我们普通人,也应该有自己的内心的角度,从内心出发,自信、有爱、有思想地去生活,去创造,让自己的人生过得更有意义。
虚假的作品是死板僵硬的创造,缺少生命力;虚假的人生是没有自我地活着,缺少真正的意义。但是,值得一提的是,恰恰那些缺少生命力的艺术作品,反而更有市场,恰恰是那些虚假的人在生活中却去如鱼得水。但不论是这样的作品,还是这样的人的存在,都缺少灵魂。
灵魂的存在,也可以说是我们对整个世界,整个人类的印像和认知。我们对真的,美的,善的,好的东西有虚的,丑的,恶的,坏的感受与认识,怎么可能有真的,善的,善的,好的人生感受呢?
在面对专家与权威的时候,在面对传统与常识的时候,我们一成不变地,老老实实地接受,我们没有自我,也没有创造。
事实上,我们应该认识到这一点,除了画家、作家、音乐家、表演艺术家,这些人以艺术的形式来表达他们对人生,对生活,对生与死,对这个世界的看法,为这个世界重新命名之外,每个普通人也都是艺术家,因为他在生活之中,在众人之中,他们在生活,在影响别人,在毁坏和创造这个世界,也在某种程度上,从自己的角度为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重新命名。
生活需要创造,需要推陈出新。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需要为这个世界重新命名,在这个世界上,找到自我。
用时:49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