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

标签:
杂谈 |
在深夜的孤独感使人清醒并且不再意什么,只有黎明才会提醒人应积极投入生活,那怕随波逐流,失去部分自我,也是一种必要的牺牲。甚至,普普通通的人们是了不起的,他们在平凡中闪耀光辉令人尊敬。有一种平静的力量,不是上扬,不是下坠,是悬在某个空间,仿佛让上帝随手摸到。
难道渴望被什么重视,就像光源要照见物体,使物体呈现出真实样貌。有一种精神在其中,在存在,在被感知的过程之中。并且,那必然是延续的。看雷蒙德·卡佛的小说,这个普普通通的美国作家,他有一种光辉,那种光辉甚至不必与海明威,与富克纳,与别的作家相比。他被发现,他成为他,他代表他以及许许多多像他一样的人。在诸多目标确定者的,怀有野心,渴望名利的人之中,尽管一切皆应被人理解与接纳,他尤其显得真实。
一种由来已久的渴望,真实在深夜宁静地存在于我的心中。我每天都试图亲近真实。每时每刻我希望能有力量与勇气批判那应被批判的人与事。然而我要微笑,要赞美,要恰当地去否定。能够指出这世界存在着的不足之处,是多么畅快。自以为是的对自己的怀疑使我沉默。完美缺少源头,完美存在于虚构的虚无感受中,完美不存在。相信完美存在是一种痛苦。这种痛苦根植于实实在在的生活与人性。在人与人的交际中,人性及个人精神的光芒相互照耀,缺少章法。那章法不是应有的,那章法存在于渴求之中。亦不能绝望与失望,因为的确存在希望与愿望。
爱这世界并非盲目,亦无十足的理由笑一切。成熟的人仍然如孩童一样,在深夜的灯光中,在平静的呼吸中想扮个鬼脸。我变成另一个人,仿佛理解了自己。正在形成的世界,心的世界,图画一般展开。将会有更多的人走进来,发现自己。在这过程中,我用我的一生去实现——我将会与更多的人重逢。陌生者,也是熟悉的。因为文学,因为生活,因为曾经生活过。
我想那些存在的,消失后依然鲜活的,必是源于真实的情感与思想的,人生烙在大地上的印痕。创造,如同植物结出果实。创造是一种求证真实的过程。真实是变化的,所有的变化源于一种生命的力量,源于一种看不见的力。
若用他人的心去感受去思考,会形成追求真实的感知的误区。我听见,我看见,我想到,之后去伪存真。我相信虚假的一面,是真实的阴影。我理解了那些,那并非知识性的,更多的是人性的秘密。那本不是秘密,那是真正回归自己便可以知道的。人的迷失有时在于,缺乏了相信自己的信心与底气。因为真实有时意味道对现实世界的反叛,意味着要担挡罪名,受到惩治。
虚假损耗着人的直性与创造性,诸多人适应了在虚假中的生活。在真实的阴影中生活。人们怜悯自己,痛恨自己,爱自己,充满矛盾地继续生活。这是被允可的,仿佛已形成社会生活的秩序与习惯。如果说人人都是艺术家,而真正的艺术家凭着他的真实的思想与情感,穿透了众人的灵魂。时间会证明。我想那些不会开口说话的事物,早已证明,存在的真实性需要重新认识,一再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