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福建南靖土楼遗产名录客家 |
分类: 游逛记录 |
女儿秋天就要去美国上学了。
为了应付美国大学的入学考试,上了高中之后女儿就没有了一般公众假期和寒暑假,大部分时间都去学习SAT和TOFEL了,
客家土楼在前几年进入了《世界遗产名录》,南靖的土楼景区也成了国家5A级景区,每年都会有很多人前往。节假日车队往往要排除十几公里远。我们这一次有意错过五一假期,车行景区一路畅通。
古时战乱,中原人南下,在中国的南部的定居,形成了独特的客家人群。江西的南部,福建的西部、广东的东北部,是客家人的主要聚集地。南靖就在这一片区域内。为了防盗防抢,迁居到南方的客家人受唐朝驻兵营地的建筑形式启发,发明了土楼这种便于同姓群居的建筑形式,是福建南部地区自唐以来“外寇之出入,蟊贼之内讧”的特殊社会环境的产物。
保存最完整的土楼——怀远楼。始建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直径38米,高4层14.5米,共136间。楼内雕梁画栋,佳联成对,读来回味无穷。处于核心位置的“斯是室”是家族子弟读书的地方,精巧秀气,古朴天然,置身其中,仿佛有朗朗书声。这是一座建筑工艺最精美、保护最完好的双环圆土楼。
怀远楼内景
怀远楼顶部全景
田螺坑的四菜一汤。山顶的俯视。由一座方形土楼(步云楼)、一座椭圆形土楼(文昌楼)和三座圆形土楼(和昌楼、振昌楼、瑞云楼)组合而成,布局合理,疏密得体,错落有致,居高俯瞰如绽放的梅花,山脚远眺又似布达拉宫,是土楼民居中最精美的组合群体。上海同济大学教授路秉杰带领师生完成《福建南靖圆寨实测图集》后说:“没有看到南靖田螺坑的土楼群,不算真正看到土楼。”
山路上的仰视
建在沼泽地上的土楼——长教和贵楼。和贵楼在南靖云水谣景区内,楼高五层,是南靖土楼建筑中最高的。这座土楼的奇特之处在于是建在沼泽地上,虽然至今已经有270多年了,依然稳稳当当的矗立在那里。当年建土楼时是按照风水先生勘测的结果,开始建的时候(清雍正十年1732年),才发现地基处是沼泽。先人们用松木打桩稳定,然后再松木桩填土造就了这座最高的土楼。南靖土楼中的柱子基本都是杉木的,因为先人们通过实践得知,杉木只要不沤在水里,就可保持千年不朽;打进底下的木桩基本上都是松木的,这是因为松木遇水可千年不腐。这样的生活智慧在和贵楼的建筑上得到了完整的体现。这座楼共用20厘米口径的杉木柱220根,65厘米口径的梁材780根。在溪水边仰望和贵楼的巍峨,真心敬佩先人们的勤奋与智慧。和贵楼共5层,高21.5米,每层28间,共140间。天井中有一块用鹅卵石铺的地面,走在上面颤巍巍,用一根长竹竿从缝隙捅下去,竹竿没有什么阻力就可尽根而没,很是奇特。
云水谣村口的德风楼
东歪西斜。据说是现存最古老的土楼,距今有705年的历史了。裕昌楼是一座圆形土楼,建于元末明初,裕昌楼共有五层,房室270间,从三层开始,楼内回廊木柱便从左向右倾斜,最大斜度达到15度;而第四层回廊的木柱又以同样斜度反方向从右向左倾斜,两层楼的木柱看上去东倒西歪。歪斜尽管歪斜,可是若把一层至五层的木柱回廊看成一个整体,最底部的木柱和最顶部的木柱却是保持在同一条轴线上的。裕昌楼的斜,是局部结构的斜,在歪斜中有一种和谐稳固的支撑。
东歪西斜的内部。立柱都是倾斜的,但是几百年了,依然矗立。
建在溪流边上的土楼。有点像宫殿的感觉。
土楼客栈。环境很不错,隔音不太好
路边的土楼。车行南靖山间公路,这样的土楼随时可见。
土楼掩映在竹林的后面
风格独特的土楼
土楼的又一种形态
层叠递进的土楼
塔下村溪水边的倚南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