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董克平
董克平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1,191,188
  • 关注人气:99,45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顶级名厨的心路历程——大董访谈录(二)

(2013-01-24 10:41:31)
标签:

大董

名厨

美食

海参

意境菜

分类: 美食心情

这是为《名厨》杂志2013年一月号撰写的一篇专访,对大董先生寻找“中国味道的国际化表达方式”做了一些探究,也对中国意境菜的产生做了一些探究。不揣浅陋贴在这里,请方家指教。

@大董大懂 先生烹制董氏烧海参

顶级名厨的心路历程——大董访谈录(二)

“中国菜,味道是灵魂,没有了这个魂,再炫的菜是也难以的准确的表达中国味道。而味道的求索,有如人生追求,一辈子也难以穷尽。但我追寻中国味道的过程,追求中国味道最佳表达方式的过程,也许可以借用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概论传统艺术追求的三个阶段或者说是三个境界来概括。”开篇,大董便把自己的厨艺生涯上升到了艺术层面,把自己的追求与传统艺术结合起来。

 

 

王国维是国学大家,清华研究院四大导师之一。他在《人间词话》中总结中国文学艺术创作经验时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这三层境界既是艺术境界,更是人生境界,也是一个厨师对味道追求的境界。

 

 

在大董看来,第一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就是求索的初级阶段,当目标确定后,压住心思、耐住寂寞、勤学苦练、遍访名师,这一阶段的积累,将成为今后发展、腾飞的基础。

 

 

北京餐饮界的一位资深人士,曾和我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很有意思,也从故事中品味出一些道理来。有些人在餐厅经营、菜品创新上很有成就,确实有其成功的理由。 

 

话说有一次王义均老先生大董吃完饭后,出门前在后厨看到晾着很多葱须子,王老看过之后,说了一句话:这是个本家。本家是山东馆子叫老板的俗称,王老话中本家的意思,翻译成通俗的话语就是:孺子可教也。为什么王老看到晾着的葱须子就会有这样的感慨呢? 

 

鲁菜中有一道名菜葱烧海参,既然是葱烧,那么葱香味就是其味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谁都知道葱香是从大葱而来,但是可能没有多少人知道制作葱油时,加进葱须子是能够增加葱油香气的,而且不加葱须子的葱油香气是怎么也比不上加了以后的。餐馆中因为葱须子泥多难清理,一般都丢弃了。王老在丰泽园工作多年,多次强调这个事情,但是还是没有几个人愿意这样做。所以当他看到大董留下了葱须子的时候,难免有此感慨。这件事也是后来王义均先生收大董为徒的一个原因。

 

葱须子是很不值钱的弃物,但是在调味上却有独特的作用,这时候保留葱须子,不仅仅是节俭降低成本了,而是对菜味的本真有了明确自觉地追求。不仅是在器物上化腐朽为神奇,更是对菜品的尊重,对消费者的尊重。有了这些基本的素质打底,成功也就有了基础。大董烤鸭店之所以有今天的辉煌,从这件小事上就可看到其内在的缘由。 

 

 

联想到朋友们送给大董先生“三高奇人”的赞誉,则在另外一方面证明了大董的坚持与坚韧。

 

大董先生是厨师出身。一般的情况下,厨师的文化水准都不是很高,大都是高中毕业找个师傅慢慢的学就是了。大董高中毕业后,先去了农村插队,后来上调回城,进了厨师行。大董感慨地说,进厨师行后先后跟了几位好的师傅,先后学了鲁菜、川菜、粤菜、淮扬菜和西餐,在技艺上学到了很多,也没有走什么弯路。这也只是厨师谋生的手段,作为一个厨师是可以满足了,但是作为一个餐饮企业的管理者,作为一个有志于发扬光大中国饮食文化的志愿者,光有技艺是远远不够的。无论是作为管理者还是中国饮食文化的继承发展者,大董意识到了文化和知识的重要性,因此花了9年的时间,硬硬的学完了大专、大学和MBA课程,获得了硕士研究生的文凭。作为一个读书人有这样的行为不难理解,作为一个厨师能够有这样的坚持,怎么不令人佩服!师从多位烹饪大师打下了精深的烹调功底,9年的求学历程为大董打开了新的视野,厚积薄发的大董开始了事业上的腾飞。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大董像一个体积巨大的海绵,在探索追求中国味道的过程中,认真与执着的学习各大菜系的菁华,兼收并蓄不同门派的绝技,吸收消化着各种养分,并把学习成果用到改造中国菜上来。大董从传统菜入手,利用空气动力学技术对烤鸭鸭坯进行改良,为创制大董的首本名菜酥不腻烤鸭夯实了科技的基础。外国人不是认为中国菜油腻么?那么我就做出味道不变少油不腻的烤鸭来;。“酥不腻”烤鸭之皮香脆酥松,入口即化细嚼无渣,口感香气均达上乘,鸭肉低油少脂,果木烧烤味香浓,其妙在于比传统烤鸭的皮酥脆而更加高级,即达到了酥松的境界,成为烤鸭质量新的标准

顶级名厨的心路历程——大董访谈录(二)
烤鸭
顶级名厨的心路历程——大董访谈录(二)

在环保呼声日益高涨、健康饮食观念日益深入人心的时代,鱼翅鲍鱼不再是筵席常客,而富有营养的海参成为时刻的新宠,大董总结了前辈的经验和各菜系海参菜肴烹制的精华,在传统葱烧海参的基础上,研制出国内外独一无二的董氏烧海参。海参富有营养,是现在很推崇的健康食品。如果把健康食品做成可口美味,就是好上加好,没上加美了。美味的海参菜肴,多是以高汤煨制,用冰糖、黄酒收汁,成品参体糯软而韧,汤汁香浓而醇,个个油亮晶莹,参刺如乳突,浑圆肥壮,色泽诱人,口感香滑软润,按照赵珩先生的说法是:酥而糯,软而脆。而且汤汁的味道要完全煨如海参体内,从第一口到最后一口,从咀嚼到咽下,味道如一,浑然一体,不能是汁浓质淡,汤汁和内质是两种味道。

顶级名厨的心路历程——大董访谈录(二)

“董氏烧海参”具备了上品海参菜肴的要求,成为一道海参菜肴的名品。董氏烧海参更为出色的是汤浓不见汁,汤汁完全煨制到参体里,而且海参煨制的乌黑油亮,味道深入到参体的每一丝肌理中,这个菜品没有一点味道的偏差,软糯中微有韧劲,既丰富了口感,又可在咀嚼中慢慢的回味菜品的香浓,是一道把味道和口感结合到入境的佳肴。观看成品可以感觉到在煨制过程中冰糖用量的把握很准确,否则参体就不会有那种油亮的颜色。

顶级名厨的心路历程——大董访谈录(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