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杀猪过年时

标签:
美食 |
分类: 美食心情 |
朋友发来短信,约我去吃杀猪菜。晚上已经应了别人去一家公司的年会,只得婉拒了朋友的邀请。电话响了一下,朋友发来短信说:你就后悔吧,这可是生长期为一年的农家猪呀,吃粮食长大的。
生长期一年的猪肉,很久没有吃过了。最近这几年吃过几次不错的猪肉,在北京市场上,双井那里有一个红塘餐厅,他们家的红烧肉做的不错,店家说用的是吉林精气神猪肉,炖出来确实好吃;上海风味餐馆里多有红烧肉这道菜,就我吃过的鹭鹭、新吉士、致真、圆苑几家的比较,致真的我比较喜欢,猪肉味足,火候到,肉酥烂,肉味浓;还有就是一次家里炖了三安的有机猪肉,那真是香呀,在自家的厨房里炖,满院子都是猪肉的香气,肉块咬到嘴里,香的要命,这大概是我在北京吃过的最好吃的猪肉了。
在广西旅游的时候,大学同学设宴,在广西吃到了我非常喜欢的巴马香猪肉。猪肉白切,只有巴马猪肉够格,巴马香猪的皮略厚,肉片泛着一层亮光,薄薄的一片几近透明,沾一点餐厅配制的蘸水入口,怎一个香字能够说清。再有呢就是在浙江东阳吃过的两头乌了,这种猪是制作金华火腿的重要原料,但是不知道什么原因,我没有体会到这种猪肉的美妙来。
上面说的这些猪肉菜肴用的猪肉,多是生长期比较长的,不是吃饲料长大的,因此不管做得怎么样,肉的品质还是能够保证的。而我们平时吃到的猪肉,多是工厂化生产的产物,三个月就出栏了,完全是饲料催大的,虽然还叫猪肉,但是肉味却要比一年长成的猪的肉差的太远了。没办法,中国人太能吃,中国又以猪肉为主要肉食,因此不加紧生产,猪肉怕是要断档的。苏东坡居有竹时可以食无肉,现代人可没有他那么超脱,食有肉是要在居有竹之前的,只有能吃饱了肉,才会想到其他的。这也符合马斯洛心理学的理论。
看到朋友这条短信,想起了吃过的猪肉,城里在吃肉这个问题上,真的没有乡村幸福。那年在四川随意游荡的时候,在宜宾到泸州的路途中打尖,在公路边的一家鸡毛小店吃饭。女主人转到餐厅后面的菜园里,随手拔了几棵青菜,加些猪油渣炒了,真是香呀。真是吃到了田野的味道,尝到了新鲜的滋味。在猪油渣的香腻和青菜的清甜之间,店家的柴锅,农夫的巧手为它们搭起了美味融合的桥梁,这样的事情在都市里是不可能遇到的。
想到了杀年猪,想到了吃刨汤。美味的记忆和四川的青山绿水一起浮现在眼前。真是想到四川去,在四川的大地上随意的游荡,遇到一家小馆你只管进去坐下,也不用点什么菜,叫一声新鲜就是了。我保管你吃的肚歪后才会再回到路途上的。要是赶上杀年猪——大概也就是这个时候吧——,你就更有口福了,你会喜欢刨猪汤的,新鲜的材料最适合简单的烹调了,就是那么几下,就是那么简单的煮煮炒炒,好吃的东西就摆在你面前了,想走?香味会拖住你的脚步,勾住你的胃口。
四川的杀年猪、刨猪汤:和北方的杀猪菜相类似。每年冬至一到,家家户户就开始宰杀年猪。而宰杀年猪之后吃的第一顿,就是“刨猪汤”。一般而言,“刨猪汤”系用刚宰杀的猪的背柳肉、猪肝、粉肠、猪血等,和着时鲜的莴笋叶或者瓢儿菜叶等,煮成一大盆。因此,吃起来既特别新鲜、还有一种在寒冷冬天烫烫的感觉带来的温暖。尤其是在生活困难时期,“刨猪汤”可谓是难得一尝的美味,给许多人都留下了难忘的记忆,想起“刨猪汤”,颇有令人馋涎欲滴的感觉。
一组红烧肉的照片
红烧肉鲍鱼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