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董克平
董克平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2,445
  • 关注人气:99,45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再说谭家菜

(2009-08-15 10:25:11)
标签:

萃华楼

东兴楼

翅席

易牙

谭家菜

京城

分类: 美食心情

谭家菜成名于民国初年,原本是官府人家自己吃的。后来家财因吃喝玩乐用的差不多了,谭家的主人便想把自家的菜拿出来,换点银两贴补家用。民国初年曹锟贿选总统,800名议员汇聚北京,只要选曹锟,就会得到一笔不菲的投票费。选举进行的一波三折,曹锟使用各种手段不让议员离开北京。议员们手里有钱,又没有事情做,只好在京城里四处寻找吃喝玩乐的地方了。一时间八大胡同的生意好的不行,车水马龙,夜夜笙歌。谭家菜也就在这个时候被那些遗老遗少的发现、推广,逐渐成为京城里高消费的场所了。

 

说高消费是因为谭家菜确实贵。贵到什么程度呢?萃华楼是北京著名的餐馆,不过萃华楼是1940年代才开业的。在萃华楼开业之前,东兴楼算是京城餐馆里的翘楚了。燕翅席在今天也是比较贵的,当年东兴楼的燕翅席要16元一桌,在京城已属高价,而谭家菜的一桌席面,熟人是80元,不熟的则要100元,而且还不一定能够订到。从这个价格对比上可以看出当年的谭家菜该是多么的昂贵。

 

价格高,要去吃的人还多,说明谭家菜那是真的好了。好到什么程度?张大千先生说谭家菜是神品,唐鲁孙先生说是极品。大千先生是著名的画家,卖画得钱无数,唐鲁孙出生在满洲贵族家庭,祖上做过高官,两个姑奶奶都是光绪的妃子,因此这二位有钱讲吃是有经济基础和家族传统了。这二位算是能吃会做、有钱有闲的美食家了,他们说好自然就是好了。

 

按照唐鲁孙先生的记述,谭家菜好原因在于用料精,制作认真细致,烹饪手法上吸收了各家之长,融汇到自家,做出了脍炙人口一吃难忘的谭家菜。谭家的厨师原本在李鸿章的红人、当过直隶总督的杨士骧家里做厨师的陶三,杨家是个世家望族,饮馔极其讲究。陶三手艺不错,很得杨士骧的喜欢。但是陶三自恃手艺好,老爷喜欢,做人上就有点倨傲,凡事爱拿搪。手艺再好陶三也不过是个下人,拿搪把握不好分寸,只好离开了杨家。后来经人介绍去了谭家做事,做的菜颇得主人的喜欢。主人谭篆青知道陶三的脾气,生怕哪天不开心走了,自己就吃不到这么好吃的菜了,便让自己的如夫人赵姨娘名义上给陶三打下手,实际上偷艺。赵夫人本来就有不错的割烹功夫,厨理相通,认真看,仔细琢磨,陶三知道主人的用意,虽然在做饭时藏着掖着的,但还是被赵姨娘学个八八九九的。果不其然,陶三还是被中国银行重金挖走了,但是陶三的手艺和名菜有一部分还是留在了谭家。陶三是淮扬菜的底子,因此谭家菜中也就有明显的淮扬菜的影子。

 

这只是其一。谭篆青祖籍广东,祖父是道光年间的举人,父亲是同治年间的翰林,他本人是光绪年间的拔贡,也是岭南的望族。饮食上受粤菜影响很深。谭篆青的姐姐嫁给了岭南大儒陈兰甫的孙子陈公睦。陈家也是好吃之家,陈公睦精通饮馔之道,妻子更是一位能烹善调的女易牙(易牙:古代名厨),因此陈家菜品也是卓然成家的。谭篆青怎能放过这样的机会,就让赵姨娘到姐姐姐夫家带艺投师学习了半年,把陈家的一些精品菜式和烹饪方法学会后,才回家。这样一来,谭家菜的主厨赵姨娘便身兼岭南、淮扬两大菜系的割烹饮调之妙,运用到自家餐桌上,便有了独具特色的谭家菜了。

 

谭家菜享誉京城的原因有很多,但从赵姨娘两次学艺的经历来看,吸收与融合,是菜品发展、丰富的不二法门。即使是在当年交通不发达、资讯不发达、物流不发达的情形下,各个菜系的菜品也是有着吸收和融合的。不仅谭家菜这样的私家菜如此,就是大的菜系也是如此。四川李化楠、李调元父子撰写的《醒园录》,一直被川人誉为四川美食重要的记录,全书记载了一百二十多种关于调料、饮馔及食品制法。书中所收菜点以江南风味为主,也有四川当地的风味,还有少数北方风味及西洋品种。书中记载的菜肴制法简明,尤以山珍海味类有特色。这也是当年菜系间吸收和融合的例证。

 

吸收与融合在今天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历史的经验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如果在今天还在讨论什么正宗不正宗,实在是一种缺乏历史眼光、缺乏发展眼光的无用之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