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旅行/见闻龙脊桂林美食梯田蜂蛹竹筒鸡汤 |

在桂林的酒店吃了早餐,早餐很丰盛,但是我只是吃了两碗米粉,这次吃到的米粉远比在街上吃的好。细致不说,调料也多了一些,汤很香,花生很脆,米粉韧劲十足。
到龙脊梯田,首先要经过一个红衣的瑶寨。进了这个瑶寨就算是进了龙脊风景区了。在瑶寨看了瑶家风情的歌舞表演和瑶家女的长发表演,喝了一碗瑶家油茶。这样的油茶在广西北部湖南南部很是流行,其实没有什么茶叶,只是一些炒熟的米加上熟的花生、黄豆用滚开的水冲泡。于我来讲喝的是新奇,味道么?我是不喜欢的。
一路上孩子们都在嚷着要吃土鸡,于是同学打电话给中午吃饭的餐厅,让他们先把鸡汤炖上,而且强调了一定要是土鸡。当我们爬了很多山路在餐厅坐下时,热腾腾的竹筒鸡汤已经端上来了。这个地方是不用强调土鸡的,因为西装鸡运上来的成本估计还要高过壮家人自养的土鸡。鸡汤说是炖,其实是把水和鸡肉、调料放到竹筒里,大火蒸3个半小时后蒸好的。打开封在竹筒上的棉纸,鸡汤的清香扑鼻而来。我在湖北的时候,喝过武汉郊区汪集的鸡汤、咸宁温泉的鸡汤,在四川泸州喝过公路边的柴锅鸡汤,虽然都很鲜美,但是和龙脊山上壮家的竹筒鸡汤比,还是逊色了一些。山野里放养的土鸡,加上竹筒的清香,山泉水的滋润,喝一口,鲜甜无比。女儿觉得这个竹筒很好玩,一定要店家送给她。结果是我回京的行李中,多了这么一个大大的竹筒。
山上的农家都要自酿一些米酒,一是自己喝,二是招待向我们这样的旅游者。因为吃完饭还要爬山,我只是浅尝,没敢多喝。米酒的度数不高,大概就比醪糟高一点吧?酸酸甜甜的很好喝。同学说,这是壮家用自产的糯米酿制的,不算酒只能说是饮料。这种米酒经常喝的话,对身体很有益处。虽然知道度数不高,但是真怕喝了以后没力气爬山了,只好放下酒杯了。

山顶餐厅是一座三层的竹楼,一层是餐厅,二楼、三楼是旅店。旅店很干净,也很安静。竹楼的外边,挂着许多壮家自制的腊肉,黑乎乎的,样子不好看。但是做好了吃起来却是很香的。这里在广西算是海拔比较高的地方了,和出产香猪的巴马差不多。因此这里的猪长的也不大,壮家的腊肉就是用自家的猪腌制的,瘦多肥少,肉有一种很特殊的香气。

炒蜂蛹我知道蜂蛹是好东西,营养丰富,但是吃蜂蛹还是第一次。龙胜这个地方很盛行吃这个东西,餐厅里有,卖菜的担子上也有。从蜂巢里取出来,加点香葱炒炒就上桌了。表皮有点脆,里面面乎乎的。没有什么意外的感受,只是一次新奇的经历。

因为孩子们要吃土鸡,因此除了鸡汤之外,又要了一个笋焖土鸡。新鲜的竹笋,大大的土鸡块,吃起来很是过瘾。孩子们吃的很开心,我却被土鸡肉的肌理塞住了牙。等我清理完毕的时候,盘子里的鸡块已经没有了,看来我们的战斗力还真是不错。山上的土鸡和平原上的土鸡大概还有些不同,因为走路的关系吧,我总觉得山上的土鸡肉质更紧密一些,味道也要好一些,除了走山路,大概和这些土鸡平时吃的小虫也有很大关系。

黄焖鸭 上山的路边流淌着小溪,溪水里有很多小鸭子在戏耍。店家说,这里的鸭子除了吃小虫外,更多是吃蚯蚓,因此鸭子长很壮实。女儿在小溪边上逗着小鸭子玩,叫她吃饭的时候,第一道菜就是黄焖鸭。
见到金灿灿、黄亮亮、香喷喷的黄焖鸭,估计女儿已经忘记了小鸭子的可爱,直接把大鸭子肉送进了嘴里。

炒maguai,之所以用汉语拼音,是因为当地人讲的这两个字不会写,或者说是不知道是那两个字。妻子说,你就用吗怪代替吧。壮家人叫吗怪,其实就是山里的青蛙,比平原上的大一些,肉厚实一些。店家也没有什么烹饪技法,简单的炒炒加点盐就成了。自然、野生的东西,本身的那种香甜是任何佐料和技法做不出来的,越是简单,越能体会真味。这个炒吗怪就是这样的。

前一篇:下雨的周六,嘉和一品粥的午餐
后一篇:下雨了,做了肉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