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桃花》,张者,川底下和5月19日的记录

(2007-05-19 21:10:55)
分类: 流水帐
 去母亲家的路上,在三联书店买了一本《花城-3》,很久没有买过这本杂志了,因为觉得它上面的小说不好看。今天拿起翻看题目,上面有张者写的长篇《桃花》,没有犹豫就买下了。以前看过他写的《桃李》,说的是大学中的事情,知道他曾在北大上过学,算起来该是一个不认识的校友了。我很喜欢《桃李》那本小说,深刻中有一种幽默,而且是我熟悉的校园生活,看出了很多北大的痕迹,因此更是喜欢了。《花城》杂志上的这部《桃花》应该是《桃李》的姊妹篇,看看总不会觉得是浪费时间的。
 
 车上就看,走路的时候也看,在母亲家的时候除了做饭的时候就是在看这部小说,回到家后的半个小时,终于看完了。桃花也罢,坚守也好,现在大学里的生活和我们那个时代已经有了非常巨大的变化。我们上学时,都是60后,现在呢,基本是80后了,20年的时间,变化当然是巨大的了。真羡慕现在的学生,比我们那时自由自在了许多。我们那时被看作是严重错误的行为,到了今天的校园已经学生们的普遍行为了。更多的个人主义,更多的实用主义,而我们那时理想主义的旗帜是高高飘扬的。好在还有人在坚守,因此也就不会绝望。
 
 昨天买了《收获》和《小说月报长篇增刊》,今天买了《花城》和《万象5》,除了小说就是休闲杂志,知道看这些书是很耽误时间的,知道看这样的书籍会消磨意志的,但还是忍不住的买了,买了就想看看,否则就是浪费了。 
 
 几个外地来京发展的朋友一直想找我做向导搞个胡同游,开始的时候,我想的是前门一带的胡同游,那一代的街区很有北京老城区的特点,也有很多历史事件和遗迹可以作为讲述的内容。一拖再拖,前门一带实行改造,已经封街一段时间了,可是胡同游还是没有成行。我又想在后海、地安门、锣鼓巷一带和朋友们一起走走,家就住在这一带,身边的事情可讲的也有不少。将要成行的时候,妻子的手伤了,只好把计划好的事情再次推迟了。这期间,有一个朋友人间蒸发了,还有一个已经回南方去了,虽然还有几个在北京坚持着,但是自己深深感到对不起他们,等妻子的手好了一定尽快和朋友们在北京的胡同里走走去。
 
 其实我更想离开城市到乡下去,那里的空气好,人少,环境和景致也是平日里城市中见不到的。京西门头沟有一个古镇叫做川底下,是个有着很多明清建筑遗存的古村落,很多朋友去了那里,拍回来很多好看的照片,沟的我很想去。在那里可以包下一个农家院,烧烤、喝酒、聊天、爬山、看星星,在古旧、苍凉中沉寂一下我们被都市的烦巨污染的心灵,相信要比胡同游有意思的多。不过这只是我的想法,待胡同游成行之后一定要组织一次去川底下的活动。
 
 今晚有曼联队对切尔西的比赛,争夺足总杯,这场比赛不能错过。我答应了珠珠可以和我一起看球,写完这几个字就准备看球去了。我喜欢曼联,希望他们能赢。
 
 从同学文兵的博客上找了几张川底下村的照片,放到这里。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那里看看。
爨底下村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现保存着500间70余套明清时代的四合院民居,是我国首次发现保留比较完整的山村古建筑群,布局合理,结构严谨,颇具特色,门楼等级严格,门墩雕刻精美,砖雕影壁独具匠心,壁画楹联比比皆示。爨底下村属清水河流域,绿树成荫,村后1.2公里处,有古道“一线天”。这里至今居住的依旧是清一色的韩氏家族。“爨”原意有灶的意思,当年在建这个山村时,主人为其取名“爨底下”,意为躲避严寒,或许有避难之意,观景寓意,让人大有世外桃源之感。
村寨一角之一《桃花》,张者,川底下和5月19日的记录
之二《桃花》,张者,川底下和5月19日的记录
之三《桃花》,张者,川底下和5月19日的记录
木雕.《桃花》,张者,川底下和5月19日的记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