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美食心情 |
俏江南在北京有很多家,我去过的就有四五家。以前去那里就是为了吃饭,没有想过传统和创新的问题。最近一直在和朋友议论菜品的传统的创新,去餐厅吃饭的时候也就有意识的围绕着这个问题琢磨菜品,因此今天去俏江南吃饭,脑子里还是在想着创新和传统的问题。
说到菜品的创新,我觉得是每一个餐厅经营者必须面对的问题。有如我们这个社会,不变革,不创新,社会发展就会停滞。餐厅也是如此,没有创新菜品,很难吸引更多的食客。历史是发展变化的,菜品也是发展变化的,食客的口味更是发展变化的,菜品的创新往大了说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往小了说,是餐厅经营的必然要求。但是创新不是盲目的,今天不会离开历史而单独存在,创新也是在历史的基础上进行的,空中楼阁只能存在于想象中。
俏江南吃到的几道创新菜肴,给我留下了不错的印象。一道是这里的招牌菜“回锅鳜鱼”,一道是“鱼香澳洲白玉带子”。回锅的做法在川菜中非常普遍,一般是回锅肉,用鳜鱼片代替猪肉,则是一种食材上的创新,鱼肉的鲜甜取代了猪肉的油腻,口感上的变化也是非常明显的,但是味道则保持了传统川菜中回锅味型的味道,鲜、香、辣烘托着鳜鱼肉的鲜甜,味觉上丰富了,口感上也呈现出先脆后嫩的层次,是一道很好的创新菜品。烹制方法没变,调料没变,味型没变,只是食材上的变化,不仅丰富了回锅菜品系列,也使菜品的档次提高了不少。“鱼香澳洲白玉带子”则是利用鱼香的味型,用新鲜的海产品入馔,鱼香的咸、酸、甜、辣皆备,带子的鲜甜软糯嫩滑突出,细嚼慢咽中,鱼香的香型和海鲜的鲜美迭次而出,是一道值得认真回味的菜品。
冷菜中过江冰峰双鲜不错,双鲜是素鲍鱼和海蜇的双拼,难得的是,海蜇这里采用的刺生的吃法,但用的不是一般刺生的芥辣、酱油调料,而是特制的辣椒蘸水,密制的蘸水把海蜇的鲜、脆、凉全部激发出来,几片入嘴,很有一种过瘾的感觉;晾衣白肉在蘸水方面做了调整,没有用通常见到的酱油,而是用辣椒糊,并且有一盘菜丝,在白肉上抹一层辣椒糊,再铺上一层菜丝,卷起来整个放入口中咀嚼,越嚼越有味,女生口小难以一下子入口,就要在抹辣椒糊的时候用心一些,否则难以感到辣椒和白肉完全混合后的美味;摇滚沙拉虽然是店家推荐的创意菜,但我的感觉就是一般的蔬菜沙拉,虽然上桌前在一个容器里摇来摇去的,但是我觉得摇并不能改变蔬菜的结构,也不可能带来新的味道,摇可能只是个噱头罢了;茶聊鸡是熏制的,吃的时候配了一壶店家用桂皮、草果、陈皮等香料熬制的像茶一样的饮料,鸡的味道不错,但是没有感到配汁的意义何在?解腻?提鲜?热菜中樟茶鸭虽然大家都说不错,但是我感觉中纺大厦金山城的更胜一筹,这里的樟茶鸭鸭香、茶香混合得很好,但鸭的口感还是差了一些;小鸟椒牛肉碎生菜包取自粤菜中的鸽松生菜包,很显然不能和粤菜相比,这类菜吃得是松,牛肉碎怎么能和鸽肉松相比呢?而且今天吃得牛肉碎烹制的有些老了,发硬,完全失去了生菜包的本意,难以说好;果味锅巴虾虾仁鲜嫩,锅巴爽脆,成菜桔香浓郁,味道不错;锅贴豆腐虽是新菜,我感觉没有什么意思;草菇竹荪汤鸡汤汆成,清甜爽口;江南过桥大排的造型很有意思,可是我实在不喜欢烹制猪肉加孜然香料,因此不能说好;担担面很好,点心山药桂花糕也很不错。
俏江南东方广场店的创新菜,我的感觉是利用传统川菜味型而变化了入馔材料的不错,如鱼香澳洲白玉带子;试图改变味型的不算好,如江南过桥大排;借鉴其他菜系的不够成熟,如生菜包;由此看来,创新真的是要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脱离了传统,创新之路实在是太艰难了。
前一篇:2006年8月29日流水帐
后一篇:2006年9月1日流水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