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流水帐 |
淅淅沥沥的下了一天的雨,空气湿润了很多。报纸上说北京遭遇了近50年最干旱的春天。是不是50年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这个春天是真的很少雨水的。五一长假期间去了郊外,早该绿了山野,多半还是枯黄一片,本该奔流的溪水只剩下涓涓细流。老乡说,从冬天到春天,没有雪,也没有雨,要不这山、这地早就绿了。我知道是干旱,但是真的不知道是近50年来最干旱的年份。
我是喜欢湿润的,湿润中有一种朦胧,有一种暧昧,有一种静静的撩拨,也许还可以是烦躁的心绪平静一些的。不知别人怎样,我是有这样的感觉的。虽然最近事事都不顺心,但是不知什么原因,今天不像前几日那么心慌了。早晨外出,天上飘着雨丝,路上还没有太多的行人,经过故宫,隔着筒子河,体会了一把满城春色宫墙柳,雨点打湿的城墙显得格外古朴,高大的城墙和墙边稀疏、翠绿的垂柳,构成了一幅苍凉和希望共存的图画,心中有些感动。也许暗合了我的茫然和憧憬吧。
先到了公主坟,见了一个朋友,托他办点事情交代了一下就匆匆告别。上午还约了另外一个朋友,从公主坟赶到soho现代城,在上岛咖啡见到了朋友,她交办的几件事情都有了不错的结果,通报一下要她做好下一步的准备。前几天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但是由于这几件事情办的还不错,稍稍恢复了一点信心。我知道自己的优势在于经验,在于关系和朋友众多,自己的劣势是对新知识的掌握太少,因此只能在相应的场合才能有所发挥。有些事情在别人看是轻而易举的,于我来讲却有如千斤重担,反之亦燃。如果切入点不对的话,不仅仅是事半功倍,而且可能是一事无成。
中午回到家的时候,旌旗网把我订的书送来了,计有:《青海行知书》、《上海的吃喝玩乐》、《上海人的幸福菜单》、《上海家常菜》、《古春风楼琐记-七》、《北京美食地理》,本来还定了《江苏浙江行知书》,但是售缺了,有点遗憾。我对江南有着近乎痴迷的兴趣,家里由很多关于江南的书籍,但是像《行知书》这样的个人行旅心得,我还是希望能够看到的。有的时候,神游比亲见还更能感受江南魅力和美丽,尤其是人文地理更胜的江南。
很久没有接触胶片了。厂家的时候把还是去年夏天在杭州用了一半的胶卷照完了。今天取了照片回家,感觉数码虽然方便,但是成像的质量比胶片差了许多,无论是色彩还是层次,都是胶片的丰富。不比不知道,现在有点害怕数码用多了,审美的标准也降低了。数码相机也许就像方便面一样,方便虽然方便,但是营养也没有什么了。
下午在MSN上朋友告诉我关于前门的那篇文章用了,就在5月的杂志。我遵守她的嘱咐,写完后给了她,也没有在博客上贴出来。如果这个月能够变成铅字,博客上就多了一篇还算认真的思考文字了。在聊天中,朋友还给我讲了杂志圈里编辑、记者的一些禁忌,受益匪浅。我这个人从来不往坏处想人,尤其是没有利害关系的接触,我更不愿多想。可是即使是网络间都会有明争暗斗,真让人烦。其实我不是不知道人心险恶,世态炎凉,但是还是宁愿相信好人多,我不会把吃亏是福当作生活的信条,但是心态和能力还是可以我略微吃点亏的。朋友还说,如果有兴趣,邀我去做一本美食杂志,真的感谢朋友的信任。好人还是多。
花费:书籍115元,交通费30元,药费45元。
前一篇:2006年5月11日流水帐
后一篇:今晚做的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