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美食心情 |
我是非常喜欢看沈宏非的文字的。最早知道沈宏非是在《南方周末》,看他开的专栏“写食主义”,后来慢慢的收集了不少他的专栏文章结集。《食相报告》、《饮食男女》、《写食主义》、《黄色潜水艇》等,订约《三联生活周刊》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沈宏非的专栏“思想工作”,可惜的是今年他不在《生活周刊》写专栏了。据说他的专栏是全国最贵的,每字5元。真是牛人呀。
沈宏非的几本关于饮食方面的书都值得看看,正如洪晃所说,沈是能把任何事情都用饮食男女来解构的。玩笑间把神圣归类于通俗,这份功力不是一般人能有的。今天要说的这本书是沈宏非广州FB总结之作,书的名字就叫作《发现广州餐厅》。(广东旅游出版社2001年6月第一版,定价25.50元)
这本书和前次介绍的那本《发现上海餐厅》都是“City Guide”系列的。沈宏非的文字和体会显然比那本书的作者高明了许多。看这本《发现广州餐厅》,不仅可以作为广州的美食地图,还可以从中了解到不少美食知识和美食史话呢。
全书140页,39篇文章,采用合并同类项的方式介绍了79家餐厅,涉及到各种风味的美食。粤菜首当其冲,同时兼顾了湖南菜、江西菜、北方菜和异域风味。此书于2001年6月出版,估计文章的写作应该是在2000年的时候,饮食经验大概也是2000年以前的。其中的一些餐馆由于各种原因已经关闭了,但是大部分依然健在,而且红红火火的挣钱并快乐着。
在其介绍潮州菜时,说的是“打冷”。题目就叫作《打冷是一种精神》,打冷在广东地区很是流行,尤其是那些潮州小馆,经常可见打冷的招牌。沈宏非对打冷的解读是这样的:“事先预制的、温度较低的,并且价钱比较便宜的潮州菜肴。吃饭上,属于一种正餐之外的不太正式的形式,亦有宵夜之意。”结合我在广州、深圳的饮食经验,这种说法是很符合打冷的原意的。打冷更多的是反映着出门在外的潮州人的乡愁,价廉而美味,适合着那些还未发达起来的潮州浪子的胃口,也解构着一班人对价格高昂的潮州菜的向往。因此沈宏非说打冷与其说是一种吃法,不如说是一种精神。
阿一鲍鱼为什么贵沈宏非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他说:越是昂贵贵的饮食,就越不可贪其便宜,要么不吃,吃的话,就一定得找一家最贵最好的。阿一鲍鱼用的都是干鲍鱼中的极品-日本皇冠牌吉品鲍:元宝型,质硬枕高,干柿色,肉质肥润,嫩滑味浓。吃一片阿一鲍鱼就能明白:这世界上绝没有无缘无故的贵,更没有无缘无故的便宜。吃鲍鱼得出这样的结论也算是没有枉花了那么多的人民币。
东方宾馆的名菜“市师鸡”好吃,不仅仅师因为鸡用的好,做的好,“市师鸡”的美味很大程度上在于吃鸡时蘸的那碟酱油。蘸料的重要性从“市师鸡”的英文译名中可以看出:“chicken with flavor souse”。正是着有点咸、有点甜,乌黑乌黑的酱油,把鸡的鲜味和清香完美的调了出来。这样细微的体会,岂是一般饕餮能够明白的?大师沈宏非。
再抄几句沈宏非书中的话作为本文的结束语:
“哪里是全广州最贵的餐厅?80%以上的答案是两个字‘利苑’”。
“欲以合力的价钱再最豪华的环境里体验曾经豪华的潮州菜,‘潮江春’是一个合适的去处。”
“一家餐厅再舒适上的营造,如下两个条件缺一不可:第一,平面上足够的宽广,―――第二,宽广中要有所错落而且有致。”
“鱼头的好吃,完全在于一个滑字,丰富的胶质之外,还要带有一点骨感。骨感存在的目的也是为了衬托这个滑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