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理的沙锅黄壳鱼

(2005-12-28 13:58:06)
分类: 美食心情
 第一次去云南是1990年的四月。那时刚从学校出来时间不长,寡素的肠胃对食品有着很大的需求。下海经商,有了跑南穿北,东奔西突的机会,见识各地美味佳肴的机会也随之而来了。云南在这样的时候出现在我面前了。
    
    云南多美食,得益于地理环境的复杂、民族的众多和物产的丰富。地形、地势的特殊,云南具备了从热带到寒带的多数物种,可供食用的各种菌类居全国之首。云南又是我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不同,饮食习惯不同,造就了云南美食的丰富多彩。对于我这个不挑剔的饕餮之徒,到了云南,就是到了美食的天堂。只是那段时间正是港风劲吹,粤菜泛滥,请客吃饭好像不吃粤菜就不够档次。搞得我在云南几天里,只要是请客,就要到广东风味的餐厅,真正的云南的美食到被冷落了。
    
    还好,我在昆明的朋友带我尝了正宗的云南美食,有菌汤,竹荪肉丸,宝珠梨炒鸡等云南特色的菜肴,那晚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道鱼菜-大理沙锅黄壳鱼。
    
    这是大理地区白族待客的一道传统佳肴。黄壳鱼为洱海特产,状似鲤鱼,周边有黄色,故名。头小、肉多、刺少、鳞细、味美。一个硕大的陶制砂锅里,放有海参、鱿鱼、火腿、鸡脯肉、猪肝、腰花、肉片、蹄筋、豆腐、蛋卷、香菇、玉兰片、腐竹等配料。连锅端到桌上,一时间香气氤氲,难以自己。汤鲜味美,鱼香肉嫩,色彩也很好看。朋友讲早年间这道菜是用炭火慢炖,味道更是鲜美。
    
    这个菜原来叫三鲜什锦菜。相传是一个白族青年想给过生日的母亲做点好菜,拿黄壳鱼做主料,加入找到的一些配料同锅煮,上桌后,热气腾腾,香气扑鼻,很受宾客的欢迎,慢慢就成了白族人民的传统佳肴。这和北方流行的一品锅差不多,一品锅的主料是野味和猪肉,还有少量的鸭、鹅,大理沙锅黄壳鱼妙处在于把一品锅中的肉类换成了当地的特产黄壳鱼。“鲜”字从鱼、从羊,北以羊为鲜,南以鱼为鲜,沙锅鱼去了北方的拙腻,添加了南国的鲜香,又怎能不鲜美呢?
    
    今天所做的,配料有了发展,我却觉得有些繁复,对鱼的本味有了遮盖。在云南不如加些鸡枞菌,小说家阿城说鸡枞之鲜,世间鲜有其右者。鸡枞入汤,鲜到你可能喝到胀死也难以停口,以致他怀疑鸡枞菌是否有抑制进食中枢的作用。我在北京吃过鸡枞菌,味道不错,但没有鲜到阿城说的那样。
    
    这是一道可简可繁的菜品。简单,鱼加豆腐、青菜就可以了,什么鱼都可以,只要求新鲜。繁复就如文中所述,添加了多种辅料,也可成为一道大菜。请客,自食,全凭当时情况,尤其是对那些懒人们,不失为解馋、显手艺的一道方便菜。
    
    前一段时间有一本书《在大理的星空下我们接吻》很是流行。书的装帧印刷非常漂亮。在星空接吻的事情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做过了,都市的夜晚也很难见到星星。闪烁的霓虹灯逼退了星星的颜色。我们不在大理的星空下接吻,却可以在洱海边上吃一次砂锅黄壳鱼。
    
    我和妻子约定到云南到大理去,在苍山洱海边吃一次砂锅黄壳鱼,也许我会在那晚的星空下吻妻子的,希望她不要在意我齿颊间留驻的鱼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胡同之院门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