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失效疫苗”事件在全国沸沸扬扬,让大家都充分认识到疫苗的功效和毒副作用。其实、疫苗就像是一把锋利的刀,能切菜、防身也能伤人、伤己关键看你怎么用。
膀胱癌是最常见的泌尿系统肿瘤,其中表浅性膀胱肿瘤(非浸润性膀胱癌)单纯行膀胱肿瘤电切(TURBt)后复发率达60~70%,因此如何有效预防肿瘤复发就是手术后最重要的治疗内容。现在国内大多数医院还是应用化疗药物(表柔比星、丝裂霉素等)膀胱灌注,但是效果并不好。目前国际上公认最有效的就是应用“疫苗(卡介苗)”膀胱灌注。
卡介苗是一种减毒的活性牛型结核杆菌疫苗,于1921年由法国的卡医生(Calmette)及介医生(Guerin)所研制成功的疫苗,为了纪念这两位医生的伟大贡献,所以就将预防结核病的疫苗称为卡介苗(Bacilli
Calmette Guerin,简称BCG)(Bacilli:杆菌)。
为什么预防结核病的卡介苗能够预防膀胱肿瘤复发呢?
膀胱灌注的卡介苗是一种使用活的无毒牛型结核杆菌,此疫苗保留了病原菌刺激动物体免疫系统的特性。它能刺激人体的特异性免疫系统(主要是细胞免疫),当人体初次感染此结核菌时,由巨噬细胞来吞噬细菌,并将其抗原信息传递给T淋巴细胞,促使它分化增殖,形成致敏淋巴细胞。当机体再遇到结核菌时,巨噬细胞和致敏淋巴细胞迅速被激活,执行免疫功能,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的同时,还产生了比较广泛的非特异性免疫作用(与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T细胞本身的直接杀伤作用及体液免疫因素相互作用有关),从而能主动有效地杀死残留的肿瘤细胞和防止肿瘤复发。
从以上可以看出,一个合格的疫苗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活的细菌;二是要无毒或减毒的细菌。这就要求很高的工艺和严格保存、运输手段。
这么多年来,国内也有不少厂家生产了膀胱灌注用的卡介苗,但是大多数都不合格或产品质量不稳定,要么细菌都死了没有效果;要么减毒、灭毒做的不够好,灌注后反而引起膀胱结核。就连卫生部原部长得了膀胱癌需要用卡介苗,全国都找不到,最后还是托人到香港才买到。
说起卡介苗的发明还有个小故事。
那是在20世纪初秋天的一个下午,法国有两位细菌学家---卡默德(Leon Calmette)和介兰(Camile
Guerin)走在巴黎近郊的马波泰农场的一条小路上做实验,试图把结核杆菌接种到两只公羊身上,但每次都失败了。走着走着,他们发现田里的玉米杆儿很矮,穗儿又小,便关心的问旁边的农场主:“这些玉米是不是缺乏肥料呢?”农场说:“不是,先生。这玉米引种到这里已经十几代了,可能有些退化了。”
“什么?请您再说一遍!”农场主笑着说:“是退化了,一代不如一代啦!”看着匆匆离去的两个人,他觉得很好笑。

卡默德和介兰从玉米的退化马上联想到:如果把毒性强烈的结核杆菌一代代培养下去,它的毒性是否也会退化呢?用已退化了毒性的结核杆菌再注射到人体中,不就可以既不伤害人体,也能使人体产生免疫力了吗?两位科学家足足花了13年的时间,终于成功培育了第230代被驯服的结核杆菌,作为预防结核菌的人工疫苗,又称“卡介苗”。
合格的卡介苗冻干菌苗活菌数每毫克应在100万以上,预防结核菌感染时用皮内注射用稀释后,每1mL含0.5-1mg。而应用于膀胱肿瘤的治疗则剂量要大得多,每次需要60~120mg,用盐水稀释20ml左右进行膀胱灌注。具体灌注方法和注意事项请看:
膀胱肿瘤电切术后灌注什么药最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