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许多有钱人都迷信“查癌神器”PET,它真的靠谱吗?
PET的医学名是“正电子发生计算机断层显像”,它的原理是能够显示出身体内某种同位素,因此做PET必须第一:向身体内注射含有放射性的物质(一般是携带同位素氟的葡萄糖);第二:身体的正常组织不摄取该放射性物质、而病变组织(例如肿瘤组织)由于其生长迅速、需要大量的葡萄糖,就能摄取大量的该放射性物质。结果就把这个病变组织在荧光屏上给显示出来。
这就是PET“查癌”的原理。它的优点在于能够显示身体中高代谢的病灶(肿瘤组织就具有这个特性)。举个我亲历的一个病例吧;我的一位老师在体检时发现某些肿瘤指标升高,这种瘤标的特异性不高,可能是来着胃肠、肺部、胰腺等;但是本人没有一点不舒服症状、全身没有发现肿瘤的迹象。以后每个月复查此项指标发现逐渐升高,这就强烈提示有肿瘤的可能。但是、肿瘤在那里呢?“大海茫茫”到哪里去找呢,自费照了PET,结果发现左肺部有个1.5cm的病灶,因为它躲在心脏后方,体检照胸片时病灶被心脏挡住了所以没有。马上再照螺旋CT证实了肺癌存在,赶紧住院手术.....。
这就是PET最大的优点---癌症的筛查。一般来说普通CT能发现直径2cm的肿瘤、薄层螺旋CT和PET能发现直径1cm的肿瘤,但是、最近新出现的应用68Ga-HBED-PSMA为显示剂的PET-CT/MR已经能够发现仅仅2~3mm的肿瘤了,它能能够帮助医生发现肿瘤躲在什么地方?肿瘤扩散到哪里?指导临床医师在手术中把肿瘤彻底切除干净。
说了这么多优点,那PET有什么缺点呢?至少有五个。
第一:PET的分辨率不够高,无法显示肿瘤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而大家所熟知的CT和MR则能够清晰的显示人体组织、器官的解剖结构,因此现在衍生出“PE
/CT”和“PET/MR”,将两种检查的优点结合起来,
既能找到肿瘤、又能显示肿瘤与周围器官的关系,一举两得。
第二:PET有一定的假阳性:就是说有时PET发现的病灶并不一定是肿瘤。
前面已经说过PET发现的病灶只说明该部位组织的代谢旺盛,并不一定是肿瘤,炎症时PET也显示阳性。我的一个老师因为经常咳嗽照CT发现有肿物,再照PET显示高代谢病灶,许多人都主张赶紧手术切除或穿刺活检。但是我对老师的病情比较了解,他前一段时间有过肺炎、不能排除炎性病灶可能;另外年龄大超过80岁手术风险也大,后来安排钟南山院士会诊也主张先用抗感染治疗观察,结果1个月后肿块缩小,3个月后复查肿块基本消失,避免了刀光之灾。
再举例:5年前一位患者在广州照PET发现前列腺有2cm的高代谢病灶,但是最常见的反映前列腺癌的z指标“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并不高,我为他做了前列腺14针穿刺,其中病灶穿了4针,结果一点肿瘤的影子也没有,做了前列腺电切也没有发现肿瘤,现在病人还好好的。2年前一位市领导也是照PET发现有病灶,担心前列腺癌来找我希望穿刺活检,我帮他检查肛门指诊、B超、PSA和MR均未见异常,就让他定期检查暂时不穿刺,就按前列腺炎治疗的一个疗程,结果现在2年了没有任何异常,还在定期观察中。
第三:PET有一定的假阴性:遇到某些生长十分缓慢的肿瘤PET可能照不出来。
我治疗一个中期膀胱癌的患者,肿瘤已经从膀胱侵犯到前列腺堵塞了尿道,病理已经证实未移行细胞癌,为了了解肿瘤有没有扩散和转移照PET,结果却显示没有肿瘤。另外、一些食道、胃肠道的肿瘤,PET发现肿瘤的诊断价值不如传统的胃肠镜。
第四:PET检查有副作用;前面已经提到做PET时需要向身体内注射放射性的药物,对身体有一定的辐射。如果加做CT则还有的X射线照射的毒副作用。
第五:PET的价格非常昂贵,如果没有发现肿瘤医保不能报销。
所以,PET一般建议用于常规检查不能确诊的可疑恶性肿瘤患者、或已经确诊并治疗后的病情监测和复发的判定。传统的普通的体检人群则没必要行PET检查,做了可能弊多利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