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是女性的头号“杀手”,以美国统计数据看,约8个女人中可能就有1个会得乳腺癌。所以、怎么做才能拯救乳房?

拯救乳房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定期的乳腺检查”,近年来就是由于大家对乳腺癌普查认识的提高,使乳腺癌的患病率虽然逐年爬升,但死亡率却有轻微的下降。
那么、面对众多的乳腺检查项目,大众应该如何理性、正确选择呢?
1、乳腺体检 :又包括乳房自检和医生检。乳房自检是最便捷和重要的一种检查方法,还有谁比自己能更好地了解自己呢?你每天洗澡时都可以进行。主要看看乳房近期有没有与以往不同:包括表面皮肤有没有异常变化、乳头和乳房是否对称、触诊是否有硬块等。但是我们大多数人没受过专业的手感训练,因此必须定期求助于乳腺专科医生帮助你全面检查乳房各个角落和有没有可疑增大的淋巴结。
2、钼靶检查(也叫乳腺X片检查):它利用X线来检查乳腺组织,在国外很流行,主要是国外妇女的乳腺体积一般较大,小的肿块体检可能摸不到,因此国外推荐如果是没有危险因素并大于40岁的患者,1年做1次钼靶检查(钼靶有X射线会有一定的伤害,1年最好不要超过2次)。但是中国女性的乳房往往小而致密,钼靶检查有时分不太清正常的乳腺组织与肿块,除非乳腺很丰满、一般用B超就行。
3、
B超检查 :最适合中国人的一种方法,价格低、无创伤且可反复多次检查,它可以辨别“实性”还是“囊性”,一般实性且与周围组织边界模糊的肿块恶性可能较大。
4、乳房磁共振检查
:敏感性高,有“杀鸡用牛刀”的嫌疑。有时会过于敏感性,容易人心惶惶。通常有危险因素、年龄大于25岁的高危人群,可以做磁共振检查。
以上的检查只是发现可疑肿块,要确诊还是要靠肿块的穿刺活检,可以通过B超或磁共振来引导定位。
求助医生和仪器的频率如何掌握呢?
一般20-40岁之间的患者,没有什么危险因素的(危险因素包括:乳腺癌家族史;有过乳腺癌患者;以前接受过胸壁放射治疗;曾经有肿块,虽为良性,但是有异常细胞活跃;高龄等),只需每年1次就行了。
拯救乳房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预防
乳腺癌的发生是多种因素所决定的,其中不可变因素占大部分,比如性别(男性乳腺癌显著少于女性),年龄(随年龄增长患癌机会增加),家族史、乳腺癌患病史、种族(白人发病率显著高于黄种人)、乳房组织致密程度(致密的乳房组织较容易患癌)、初潮年龄较早、受到辐射和雌激素治疗历史等。
为了预防乳腺癌,我们需要改变一些习惯来避免升高乳腺癌的患病风险:
1,不生孩子或者晚育。怀孕的9个多月对乳房是一个休眠期,在此期间体内雌激素水平较低,可以暂时避免雌激素对乳腺的促增生作用。不生孩子和晚生孩子的妇女乳腺癌发病率高于普通妇女。
2,长期服避孕药。服避孕药妇女比从不服用者患乳腺癌风险稍高。但停止服用后患病风险便降至正常。
3,绝经后激素替代治疗。虽然这种治疗能缓解绝经症状和骨质疏松,但是增加了乳腺癌患病风险1.5~2倍,因此要权衡利弊,在治疗期间密切观察,防止乳腺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等妇科恶性肿瘤的发生。
4,产后不哺乳。母乳喂养可略微降低患乳腺癌风险,特别是哺乳持续1~2.5年者。哺乳同怀孕一样,可以降低体内雌激素水平,暂时避免雌激素对乳腺的作用。
5,饮酒。每日饮酒已经被证实可以增加乳腺癌患病风险1.5倍左右。
6,超重或肥胖。成年后体重增加可以增加乳腺癌患病风险。原因是脂肪细胞中所含的芳香化酶可以将体内雄激素转化为雌激素,提高体内雌激素水平,促进乳腺增生。
7,缺乏运动。每周1~3小时的有氧运动可以减少18%患乳腺癌的风险。
8,其它可能升高乳腺癌患病风险的因素还有饮食缺乏维生素、高脂肪饮食、环境污染、吸烟和被动吸烟等。通过避免以上生活方式,我们可以将乳腺癌的患病风险降低一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