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闯关东》——咱们山东人的故事

(2008-01-16 00:21:44)
标签:

我记录

情感空间

《闯关东》

山东人

奋斗史

情感

分类: 生活记录
    52集电视连续剧《闯关东》是央视2008年的开年大戏。20多集看下来,自己已被故事紧紧吸引,每晚两集,雷打不动。自己之所以能够被《闯关东》抓住,除了这部电视剧剧本写得好,语言生动,演员表演到位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闯关东》里讲述的故事自已依稀是那样熟悉。

    我祖上是山东人。伪满初年,爷爷、奶奶带着我父亲、叔叔由山东蓬莱经海上来到东北,汇入了数千万闯关东的山东人的洪流。我们这家人闯关东的时间比《闯关东》中朱开山一家来东北的时间大约晚了30年,所乘的船只也由晚清时的木帆船变成了小火轮。父亲回忆说,当时坐的是最便宜的筒舱,也叫通舱,在船的最底层,吃水线以下;没有铺位,席地而卧。父亲还回忆说,他离开山东时,学校的老师知道他要去东北,就瞩咐他,别忘了自己是中国人。当时年少的父亲并不理解老师的意思,也不知道自己将要去的地方是伪满州国。

    我们这家人最初落脚的地方叫蜜蜂站,在今天的黑龙江省尚志市境内,离哈尔滨100多公里。《闯关东》中,文他娘带着两个儿子是到一个叫三江口的地方投奔丈夫的。我查了一下地图,三江口应在今天的黑龙江省同江市附近,在哈尔滨的东北方向,和哈尔滨的直线距离大概有400多公里。但这一段故事里经常说到的元宝镇,却在母亲的回忆里总是提起,并说那里有“胡子”(土匪)。地图告诉我,母亲的记忆是准确的,蜜蜂站附近确实有个元宝镇。想来《闯关东》可能是出于艺术创作的需要,把几百公里外的元宝镇搬到了三江口。

    《闯关东》中关于传武、传杰和夏先生学徒、学做买卖的情节与父亲、母亲的相关讲述也很类似,只是地点由元宝镇转到了哈尔滨。听母亲说,父亲伪满国高毕业后,一直赋闲在家。爷爷一心要把儿子培养成买卖人,就把父亲送到了一家山东老乡开的铺子里当学徒。结果爷爷前脚刚走,父亲就扛着行李卷跑回了家,说是看不惯原来的同乡突然在他面前摆起掌柜的架子。《闯关东》中的传武学徒没学成参加了东北军,父亲则在1947年参加了革命,跟随解放大军进入沈阳,开始了他的革命生涯。

     山东人的大量涌入,改变了东北地区地广人稀的历史面貌,也唤醒了肥沃的黑土地。山东人的勤劳和坚韧不仅体现在朱开山父子这样的山东汉子身上,而且也张扬在文他娘、鲜儿这些山东妇女的眉宇间。

    从20世纪初开始的这场大移民,还为30多年后中日之间在东北的殊死拼杀进行了兵员准备。九一八事变后,在白山黑水抗击日寇的中国军民行列里,许多人的身体里都奔涌着山东人不屈不挠的血液 。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副总司令兼第二军军长王德泰、东北人民革命军第六军军长夏云杰、东北人民革命军第八军军长汪雅臣、东北抗日联军第十一军军长祁致中都是山东人的杰出代表,先后战死在东北的抗日战场上。其中汪雅臣还是我们的蓬莱老乡。

   《闯关东》的故事还在讲,山东人在东北的奋斗还在继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送礼的学问
后一篇:聪明与精明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