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故乡的火塘

(2012-10-30 12:35:08)
标签:

索钩

梁山

火塘

老倌

故乡

分类: 真情美文

 

故乡的火塘

火塘,城里人没这个概念,他们用的是液化气,更早以前也是烧煤炉。北方的农村是否有火塘,我不十分清楚,因为北方农村冬季靠烧炕取暖,即使有火塘也不普遍。但在我的故乡,湖南农村,20年前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一口火塘。

火塘通常设在灶屋中一面靠墙的位置,就是一个大小半米见方,深度约30厘米,周边用砖头砌好的坑。火塘上面悬挂着一根索钩,索钩的上端固定在房梁上,下端有可以活动的铁钩,勾住铝壶铁锅,用来烧水煮饭。当然,也可以在火塘中支一个铁三脚,架上铁锅炒菜,但乡下人一般不在火塘炒菜,担心房梁上的烟尘掉下来,炒菜另外有大灶。

火塘最主要的功能是冬季烤火,同时也充当家庭聚会场所。冬天,寒风呼啸,甚至白雪皑皑,正是农闲时节,忙碌了近一年的农家人围坐在火塘边烤火聊天,是温暖而惬意的。70年代,我的童年,那是一个没有电视和网络,很多农村还没有通电的年代。漫漫长夜,无以为乐,乡邻们喜欢串个门,记忆中常有一大群人围坐在我家的火塘边,听村里的王老倌讲古。王老倌,其实我应该称呼他王爷爷,解放前念过私塾,在村里的长辈中算个文化人,颇受人尊敬。草船借箭,薛刚反唐,梁山结义……这些古老的传说在我还未上学的年龄给了我最初的文学和历史启蒙,王老倌应该算作我的第一位老师。木柴在火塘中央烧得劈啪作响,通红的火焰照亮了每个人的脸膛,不时有白色的烟灰飘落在衣衫上,轻轻一吹就可以吹走。火塘上挂着的水壶咕咕响了,呲呲冒着热气,母亲就会拿出“老板叶”(一种农家自制粗茶),给每个人泡上一碗茶。父亲的兴致来了,就更加舍得,他会端出一壶自酿的米酒,倒在一只搪瓷缸里,大家你一口我一口地轮着喝。至于下酒菜,就只有王老倌的故事了。略感遗憾的是,王老倌不胜酒力,几口米酒下肚,舌头开始打结,全然不记得该讲刘备三顾茅庐,还是讲宋江浔阳楼题反诗了。这就意味着一场山村火塘文化讲座在农家人的醉意朦胧中结束了。

火塘还可用来熏烤腊肉。80年代,农民生活大为改善,过年时我们家往往会杀一头年猪。吃不完的肉就腌起来,然后悬挂在火塘上方的木杆上熏烤。半月之后,腊肉已经变得油亮橙黄,拌上干辣椒一炒,就是一道故乡的美味。舌尖的记忆是伴随我们一生的,童年吃过的美味,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在生活中总会不由自主地去寻找和复制。而我在童年时没有吃过的食物,比如海鲜,比如热带水果,别人吃得津津有味,我总觉得味道不过尔尔,因为我的舌尖没有这种记忆。火塘烧火之后留下的火灰,可以煨烤多种食物。煨红薯是我童年时的美食,相信很多在南方长大的朋友都吃过。但煨鸡蛋就需要一点技术含量了,鸡蛋不能直接放进火灰去煨,这样受热不均容易爆裂,需要在鸡蛋外糊一层湿泥巴才可以。

母亲是一个节俭的人,用铁锅在火塘煮饭,米饭将熟未熟之时,她会摘一把新鲜的辣椒洗净,撒在米饭上,盖上锅盖。等米饭完全熟了,辣椒也蒸好了,炒菜的程序就省了。用筷子把辣椒夹出来,放在盘子里撒上盐,再加一坨猪油搅拌一下,就是一道美味的蒸辣椒。后来的后来,我用电饭煲煮饭的时候,复制过这道蒸辣椒,可是味道已经相去甚远。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人和物都已改变,故乡在我漂泊的脚步声中渐渐远去。

但我还是会在思乡心切的时候回到魂牵梦萦的故乡。虽然故乡有了几许陌生,父母也已白发苍苍,但家中那口历经岁月烘烤的火塘还在。坐在旧时的火塘边,和父母闲话家常,红红的火焰照亮了我的胸膛,仿佛又回到了童年,多么温暖的火塘。

 

  

故乡的火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补考
后一篇:论缺德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