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邂逅“马拉松”

(2008-08-25 13:55:46)
标签:

身边的奥运

奥运会

马拉松

卡马乌

夕露沾我衣

分类: 生活感悟

邂逅“马拉松”

邂逅“马拉松”

    奥运会在我居住的城市北京举行,本来应该“与有荣焉”,可我自己觉得也没占到什么便宜,还作出了一点小小的牺牲,单位领导一再叮嘱“奥运期间,尽量不要外出”。我也就尽量没有外出,为减少北京市的交通拥堵作出了微不足道的贡献。那么多的比赛门票也不知是如何分配的,除了“黄牛党”手中握有大量高价票以外,普通北京市民都是一票难求,到现场观看比赛并非易事。从8月9日正式开赛以来的10多天里,我只好乖乖地呆在家里,和全国人民一样,守在电视机前观看比赛。

 

    8月24日,是本届奥运会的最后一天,而我也必须外出一次,要到北京交通大学去听心理咨询师培训课。一大早就出发了,天气出奇的好,湛蓝的天空下可以隐约看到远处的西山。我乘坐的651路公交车途经北三环的四通桥时,车子忽然停住了,售票员告知:前方正在举行男子马拉松比赛,实施交通管制,道路已封闭。

 

    看看时间,已经8点半,9点上课,恐怕赶不上了。乘客纷纷就地下车,我也跟着下车,随着人潮往前走。中关村南大街已经拉起了警戒线,警察、武警、保安,由里而外,三层保护。我抢到了一个有利位置,站在马路边上,还和执勤的保安聊上了。我问保安多久可以解除交通管制,一个回答不知道,另一个保安却给出了一个精确的数字:26分钟。

 

    此时,我们头顶上出现了4架直升机,我估计是作航拍和安保用的,看来马拉松的先头部队快到了。果然,人群中一阵惊呼,一辆摄像车后厢里坐着几十名记者,架着长枪短炮,后面跟着3名选手,都是黑人兄弟,一高两矮。此次马拉松比赛的起点是天安门广场,终点是鸟巢,总的距离是42.195公里,选手到达四通桥时,赛程已过半。可以猜测胜负已基本定局,因为第二集团的选手大约3分钟以后才赶过来,七、八个人,黑人白人都有,就是不见我们中国的选手,看来中国人在男子马拉松这个项目上确实不太擅长。

 

    然后,陆陆续续有跑单帮的选手经过,也有三五成群结队而过的,突然听到观众热烈的“加油”声,应该是中国的选手来了,遗憾的是我并没有看清到底是哪一个,也胡乱喊了几声“加油”。咦,那个黑人选手怎么不跑了?我看他先是放慢脚步,开始“散步”,最后干脆停下来了,也许是身体不适,还是需要休息一会?这时候,压阵的救护车来了,那个选手直接上了救护车,他已经放弃比赛了。事实上,他也是跑在最后的一个,当救护车通过以后,这儿的交通管制就可以解除了。我开始往回走,找到那辆651路公交车,重新刷卡上车,赶到上课地点时,已经迟到了半个小时。不过想起碰巧免费观看了一场奥运会的马拉松比赛,也没啥后悔的。

 

    马拉松比赛代表了奥林匹克的灵魂,它的来历有一段感人的故事:公元前490年,希腊在马拉松河谷与波斯皇帝派来的大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雅典军队在外无救兵的情况下,团结一心,运用正确的战术技巧,以少胜多,打败了波斯侵略军,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当时担任传令兵的菲迪皮得斯奉命将这一胜利消息尽快告诉雅典居民,让受难同胞早些分享这胜利的喜悦。他顾不得路途遥远,一口气从马拉松跑到雅典,到达雅典时他已累得精疲力竭,只说一句“我们胜利了”就倒在广场,永远闭上了双眼。为了纪念这位希腊历史上的英雄,1896年在雅典举行的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就开始设立了马拉松比赛项目,比赛路程正好就是菲迪皮得斯跑过的42.195 公里。

 

    晚上回到家里观看奥运会的闭幕式电视转播,竟然看到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先生亲自为获得男子马拉松比赛前三名的选手颁发奖牌。获得前三名的运动员分别是:肯尼亚选手卡马乌,摩洛哥的贾·加里普,埃塞俄比亚的特·凯比蒂。一切都是那么熟悉,那么亲切,那么令我感动。卡马乌,一个小个子的黑人男子,站在领奖台上,看到肯尼亚的国旗在万众欢腾的鸟巢里升起,他的眼中含着泪花,他为他的祖国赢得了荣誉。而我也感到“与有荣焉”,因为上午我还在现场为他喊过“加油”呢。

邂逅“马拉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走进鸟巢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