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念泥土的芬芳
“你多久没有闻到泥土和青草的气息了?你多久没有看见过星空了?你多久没听到知了的叫声了?你多久没采过路边的野花了?你多久没有淋过雨了?你在阳台或院子里种过瓜菜吗?你能知道麦子和稻谷的区别吗?”这些简单而蕴涵深意的问题唤醒了我对于泥土的记忆,故乡芬芳的泥土,我在童年时代无比亲近和热爱的泥土,我在青少年时代辛勤耕耘过的泥土。
我是一个在村庄里长大的农家孩子,小时候没有任何玩具,我整天只知道和泥土玩,用今天城里人的眼光来看,就是一个脏兮兮的野孩子。但是故乡的泥土给了我无穷的乐趣,在上小学之前,我在泥土里模仿过多种农民的劳作方式。我用泥块、木棍和树叶搭建过“房子”;我在自家门前的空地上修了一个小“水库”,开挖了一条通向“水库”的“人工河”,下雨天我会冒雨去察看“水库”的蓄水情况;记不清从哪里弄来的树苗,我在屋前栽种了两棵梓树,到我成年以后这两棵树都长成了参天大树;我还自己开辟了一小块菜地,种上了蔬菜,我最得意的是我种的冬瓜有一年结了一个18斤的大冬瓜,全家人吃了好几天才吃完。当然,所有这些都只能算作乡下孩子的游戏,而从我7岁上学开始,课余时间和寒暑假都需要为家里放牛、割草、砍柴,那就是一种真正的劳动了。
18岁那年高考落榜,我回到村里,继承了父亲的衣钵,成了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职业农民。虽然心有不甘,我还是很真诚地用辛勤的汗水耕耘我的土地。看到我亲手栽下的禾苗拔节长高,我赤足走在田埂上,像老农一样背着双手,察看我的庄稼,一遍翠绿的世界,我想象着秋天翠绿就转成了丰收的金黄,心中充满的是一个从土里刨食的农民的喜悦。不巧的是那年久旱不雨,眼看我的禾苗就要枯萎了,我和其他村民一样心急如焚。一个月朗星稀的夜晚,我发现距离我的地里几十米远的下游水渠来水了,当时没有抽水机,我就从家里取来一只小水桶,一桶又一桶地提水浇灌我的庄稼。整整一亩三分地啊,直到晨曦初露,我才把整丘田浇了一遍水。汗水湿透了我的衣衫,手上磨出了血泡,我拖着疲惫不堪的躯体回家时,才对古人所说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有了真切的领悟。直到今天我从不肯倒掉剩饭,一定要放在冰箱里留着下顿再吃,就是源于当年艰辛的务农经历。
多年与泥土亲近的经历,使我对泥土有一种特殊的情感,从泥土里我能闻到一种特殊的气息,那就是泥土的芬芳。其实我们每个人都离不开大地上的泥土,因为我们赖以生存的粮食、蔬菜、森林都是生长在泥土里的。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扩展,很多生长庄稼的土地被崛起的楼盘和林立的厂房覆盖了。楼盘和厂房不生长粮食,只能生产“金钱”,但“金钱”并不能直接食用,我们的生命还是需要泥土里产出的五谷杂粮来维持。城里人住在钢筋水泥铸造的高层建筑里,上下电梯,出门乘车,很少有机会亲近土地了。我也不幸成了一个城里人,蜗居在某个城市某个大楼的一个“小盒子”里,坐在一台象征现代化的电脑前完成自己每天的工作,挣得若干薪水从农民手中换取维持生命的五谷杂粮。
我也很久没有闻过泥土和青草的气息了,但我还知道麦子和稻谷的区别,城市里川流不息的车辆,熙熙攘攘的人群,华灯璀璨的街道并没有使我忘本。我十分想念泥土的芬芳,赤足在泥土里耕作,虽然辛苦,但也有劳作的快乐,因为“人勤地不懒”,我洒下的每一滴汗水最终都会化作一份收获。我常常思考一个简单却总被急功近利的人们所忽视的道理:大地承载着我们的生命,如果我们为了片面发展经济,而不惜污染河流,砍伐森林,侵占耕地,当有一天泥土不再芬芳的时候,我们就会收获自己种下的恶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