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读者》的缘分
《读者》是一本在中国知名度最高的杂志,开始是叫《读者文摘》,因为和美国的《读者文摘》重名了,后来就改名《读者》。我第一次接触《读者》大概是在1984年,父亲偶然买回来的这本杂志就以其清新隽雅的风格吸引了我,尽管当时我还只是一个刚上初中的孩子。我贪婪地读完了杂志上的每一篇文章,但我没有办法获得更多的《读者》。直到上了高中,我有了自己支配的零花钱,也能方便地在县城的邮局买到每一期新的《读者》,于是每月买《读者》看《读者》就成了我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我把这种习惯一直保持到参军以后,我至今保存着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买回来的100多本《读者》杂志。
到了1997年,我已经接触了很多中外文学名著,突然厌倦了《读者》的小资情调,我不再看《读者》了。我以为自己已经有了一定的文学修养,而《读者》是面向普通读者的,我有些看不起钟情多年的这本杂志了,那时我以读大部头的西方名著为荣。2000年,《读者》推出了乡村版,出于好奇,我买了一本。杂志上一篇篇散发出浓厚乡土气息的文章给了我这个从乡村走出来的孩子一种久违的亲切,于是我又爱上了乡村版的《读者》,还向父亲推荐这本杂志,考虑到父亲在乡下买书不方便,我把看过的《读者》乡村版都寄给了他。乡村版没有了小资情调,文字朴实,感情真挚,这也符合我当时在写作上的追求,我已经抛弃了华丽的词藻和故作深沉,开始“返璞归真”了。
不知何故,后来在邮局和报刊亭都买不到《读者》乡村版了,我怅然若失,只好坐一个多小时的公交车去市图书馆借阅。但在图书馆偶尔能见到一本过期的《读者》乡村版,也已经是破损不堪了。不过,我与《读者》的缘分并未因此而断绝,我偶然在网上发现了《读者》杂志的网址,在那里可以读到乡村版的大部分文章。我把这个网址加入了电脑的收藏夹,闲来无事的时候,就去那里重温我的田园梦。
《读者》是一本文摘杂志,刊载的文章都是各地读者从报刊书籍上推荐的已发表作品,遗憾的是作者不能向《读者》投寄自己的原创作品。2004年《读者》推出了原创版,我也先后几次向原创版投过稿,只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在《读者》上看到过自己的文字。
《读者》从1981年创刊至今,已经走过了27年的历程,月发行量由最初的3万册,达到2006年月平均发行量898万册,居中国期刊排名第一,亚洲期刊排名第一,世界综合性期刊排名第四,这是一本杂志成长的神话。《读者》的成功在于以其始终如一的对真善美的追求,来感染读者,留住读者,塑造读者。《读者》一直保持着对生命的热爱和尊重、对人类文明的传承和追求,用事实印证生活中的美丽、智慧、优雅和崇高,在喧嚣的俗世生活中保持一方精神的净土。《读者》也陪伴我走过了20多年,这期间我接触过许多种杂志,到现在还在看的杂志只有两种了,《读者》就是其中之一,这也算是一种缘分。
加载中,请稍候......